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p>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被称为科学之母。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p><p>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p><p>一、能源的分类</p><p>(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p><p>(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p><p>二、资源开发条件</p><p>1、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p><p>(1)储量丰富</p><p>(2)分布范围广,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p><p>(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p><p>(4)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p><p>(5)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p><p>2、市场——广阔</p><p>(1)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p><p>(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p><p>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p><p>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p><p>三、能源基地建设</p><p>1、扩大煤炭开采量</p><p>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p><p>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p><p>四、能源的综合利用</p><p>1、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p><p>2、采取的措施——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建设,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三条产业链</p><p>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p><p>(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p><p>(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p><p>(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p><p>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p><p>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p><p>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p><p>(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 、高附加值方向发展;</p><p>(2)大力发展农业 、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p><p>3、“三废”的治理:</p><p>(1)废渣:回收再利用</p><p>(2)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p><p>(3)废水:沉淀净化</p><p>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p><p>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p><p>1、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p><p>2、开发注意:</p><p>(1)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p><p>(2)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p><p>(3)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p><p>3、自然背景:</p><p>(1)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p><p>(2)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p><p>(3)水文: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p><p>(4)矿产:煤铁铜等丰富。</p><p>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p><p>1、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p><p>2、19世纪后期:人口激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p><p>3、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p><p>三、流域的综合开发</p><p>1、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修建水坝。</p><p>2、水坝的功能:防洪、灌溉、航运、发电 、旅游 、养殖等。</p><p>3、开发项目: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p><p>4、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p><p>5、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p><p>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