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 第一课时》说课稿
<p>各位老师大家好:</p><p>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东南亚”是我们开始学习的一个分区,是世界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亚洲”的深入,是帮助学生“走近国家”的基础。</p><p>一、说教材</p><p>《东南亚》一节教材,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本节教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教材利用“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的地形”、“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几幅图和对应的活动,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特别突出了东南亚处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众多地处热带的临海国和岛国,形成了高温多雨的气候,进而影响到东南亚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分布。教材在介绍了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突出体现了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地区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p><p>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知识目标有如下几点:</p><p>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和范围;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p><p>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读图能力;归纳能力。</p><p>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p><p>重点:是东南亚的位置、国家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运交通上的地理意义。</p><p>难点:是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p><p>二、说教法</p><p>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学生提出疑问,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p><p>三、说学法</p><p>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图的习惯和能力,图文结合。</p><p>2.思:即思考,通过学生提问启发,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p><p>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各小组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本内容。</p><p>四、教学准备</p><p>1.学生阅读课本,并小组质疑。</p><p>2.教师收集整理相关的东南亚景观图片和气候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p><p>五、课型:新授课</p><p>六、教学过程:</p><p>知识储备,复习测评</p><p>学习日本,我们都研究了日本的哪些内容?你最感兴趣的,或者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习东南亚我们应该会学习东南亚的哪些内容?</p><p>设计意图:</p><p>复习旧知,同时归纳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为学习东南亚提供学习方法。</p><p>明确目标,提出任务</p><p>★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p><p>★范围及主要国家。</p><p>★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填图。</p><p>★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p><p>★掌握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p><p>设计意图:目标分解,学生知道自己在这节课里学习什么,应该学会什么。用星星的形式出示, 与后面的评价呼应,这样的设计应该是让学生有评价自己的抓手</p><p>自读文本,预习交流</p><p>地理位置、范围、国家</p><p>图行天下</p><p>1中南半岛2马来群岛3中国</p><p>4马来半岛5马六甲海峡</p><p>6太平洋7印度洋</p><p>8亚洲9大洋洲</p><p>10菲律宾群岛</p><p>11加里曼丹岛</p><p>12苏门答腊岛</p><p>画出赤道和北回归线</p><p>主要国家:读图7.22在,在图中找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p><p>内陆国:</p><p>临海国:</p><p>岛国:</p><p>我来归纳</p><p>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部,包括()和()两大部分。</p><p>2、东南亚地处()洲与()洲、()洋与()洋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是连接()与()的重要海上通道。</p><p>3、东南亚大部分位于()和()之间。</p><p>4、我能记住的东南亚国家有()。</p><p>设计意图:</p><p>操作程序</p><p>学生读书,完成填图,地理位置、范围、国家</p><p>我来归纳,图上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完成填空.</p><p>我来展示:学生展示自学成果.黑板上填图并解说.</p><p>设计意图:图---文---图文结合,完成了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p><p>东南亚的气候</p><p>1、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p><p>2、湿热的气候条件,使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的最大产地。</p><p>3连线</p><p>①泰国、越南、缅甸a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p><p>②泰国b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p><p>③菲律宾c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p><p>④马来西亚d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p><p>⑤印度尼西亚e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p><p>设计意图:</p><p>设计意图:对于比较生涩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较有趣的资料,让生涩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小组间的互相提问和评价,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达到强化记忆的目标。</p><p>问题引领,探究合作</p><p>1、我是小船长。北非(非洲)有一批铁矿石要通过水路运往日本(东亚),设计不少于三条的航线?你会选择哪一条?</p><p>操作流程: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出路线,黑板前展示(黑板上有世界海陆分布图)2023组重点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得出结论。为了更形象的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教师提供一段马六甲海峡的视频资料。</p><p>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学生主动的参与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完整的呈现答案,视频资料的补充,把想象中的知识具体形象,拓展了知识。加深了印象。</p><p>2、</p><p>AB</p><p>读图6.10“亚洲的气候”,看图并思考:</p><p>图</p><p>气候类型</p><p>气候特征</p><p>东南亚气候分布区域</p><p>A</p><p>B</p><p>大胆猜测: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东南亚人们的衣食住行可能是什么样的呢?</p><p>操作流程:组内合作研讨,展示交流。(2023组重点展示)。教师提供吃穿住行的东南亚风情的图片。给出精确的答案。</p><p>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身临其境,对热带气候和这种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更感性的了解。同时学生体会到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p><p>五、清理过关,当堂检测</p><p>1.东南亚位于()</p><p>A.太平洋与南极洲之间B.亚欧大陆与大洋洲之间</p><p>C.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D.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p><p>2.关于马六甲海峡,说法正确的是()</p><p>A.介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B.介于马来半岛与爪哇岛之间</p><p>C.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D.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p><p>3.马来西亚盛产的主要经济作物为()</p><p>A.油棕和天然橡胶B.金鸡纳和油棕C.椰子和金鸡纳D.蕉麻和油棕</p><p>4.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p><p>A.夏季高温多雨B.气候温和,降水丰沛C.炎热少雨D.全年高温多雨</p><p>5.被誉为“千岛之国”的世界最大群岛国家是()</p><p>A.菲律宾B.马来西亚C.印度尼西亚D.日本</p><p>6.世界稻米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A.印度尼西亚B.菲律宾C.马来西亚D.泰国</p><p>7.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A.泰国B.缅甸C.越南D.老挝</p><p>8.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主要农事活动的特点是()</p><p>A.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有收获B.农作物在春季播种,夏季收获</p><p>C.农作物多雨季播种,旱季收获D.农作物秋季播种,第二年春季收获</p><p>填图题目</p><p>设计意图</p><p>操作: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小组内统一答案。有问题提出解决。</p><p>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进行一个反馈。</p><p>我心中有一个( )的东南亚,这里()</p><p>设计意图:用这样的形式,学生对知识有个归纳的过程,展示的抓手。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p><p>评价方面</p><p>得分情况</p><p>(最多五颗)</p><p>我比上一节课进步在哪些方面。如果答案是正确的,各问题后面给自己一颗星</p><p>我学到的知识。(你觉得自己全部掌握并学会,给5颗星,觉得自己基本学会给4颗,觉得自己还不是很明白,给3颗)结合目标和任务。</p><p>我能归纳一个地区的知识体系。( )</p><p>我的语言表白清楚语速适中。( )</p><p>我能勇敢的发言和大胆的表达( )</p><p>我和小组其他成员合作默契。( )</p><p>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p><p>设计意图:体现完整性的课堂教学。</p><p>板书设计</p><p>一十字路口的位置</p><p>地理位置、范围</p><p>包含国家、马六甲海峡</p><p>二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p><p>教后反思:</p><p>问题一:小组学习只能说是初见端倪,但几乎只是小组长的展示,其他的学</p><p>生虽然在参与,但他们没有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应该是本节课中最失败的地</p><p>方吧!</p><p>问题二:没有完成整个教学流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会使时间不够用进</p><p>行了打算的,但没想到还是显得时间仓促了些。</p><p>问题三:真的想仔细的研究一下评价体系,本节课的评价显得单薄了,本打算学</p><p>生评后,小组互评,老师整体评价,时间关系都没有完成。不能说是时间关系,</p><p>应该说是自己的整体的设计和课堂的把握上还是有问题的。</p><p>好多的遗憾留在了这节课上。</p><p>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为了我们挚爱的学生。</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