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名词解释
<p>1、地震波</p><p>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弹性波,它可在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地震时,同时从震源发出两种类型的地震波:纵波、横波。纵波速度比横波速度大,所以地震时,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然后水平晃。横波的振动很强烈,它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重要原因。人们所感受到的振动是多种波共同作用的结果。</p><p>2、地震直接灾害</p><p>地震直接灾害是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地光烧伤等。</p><p>3、地震次生灾害</p><p>地震次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p><p>4、震级</p><p>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p><p>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类:</p><p>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p><p>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p><p>中强震:震级大于4.5、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p><p>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是可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巨大地震。</p><p>5、烈度</p><p>烈度是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用“度”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p><p>更多地理知识科普,尽在优学地理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