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6:52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p>■<strong>课标要求</strong></p><p>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知识与技能】</p><p>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p><p>2.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p>【过程与方法】</p><p>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p><p>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p><p>■<strong>教学重点、难点</strong></p><p>【教学重点】</p><p>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p><p>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p><p>【教学难点】</p><p>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p><p>■<strong>教学策略</strong></p><p>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歌诀速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p><p>■<strong>教学准备</strong></p><p>【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p><p>【学生准备】亚洲地形图</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 <strong>导入新课</strong></p><p>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p><p><strong>教师:</strong>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p><p><strong>学生:</strong>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p><p><strong>教师:</strong>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p><p><strong>设计意图:</strong>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p><p><strong>讲授新课</strong></p><p><strong>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strong></p><p>活动一: 亚洲之旅</p><p><strong>教师:</strong>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p><p>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p><p>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p><p>(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p><p>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p><p>3.“造型活动”</p><p>(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p><p>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p><p>教师提出“造型要求”:</p><p>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23米,头部为2023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p><p><strong>教师:</strong>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p><p><strong>学生:</strong>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p><p><strong>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strong>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