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教材分析
<p>“中国的人口”是中国人文地理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理解中国人口国情、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实现人地和谐发展的知识基础。</p><p>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人类生存在自然环境之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都要受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口因素突出地表现出两重性特征:既作为生产者又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消费者而存在。当前,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猛增,不难看出,世界正面临着人口急剧增加的极其严峻的局面,其中,中国的人口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一定数量的人口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人口增长过快,就必然产生资源快速消耗问题。除此以外,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又会成为社会、国家的沉重压力,从而产生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材中安排人口知识内容,了解中国人口的特点及分布,目的就是为学生了解人地关系核心内容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精髓打基础。</p><p>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且人口分布不均,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本节教材主要是介绍我国人口增长及其分布概况和人口政策,具有先总后分的逻辑编排顺序,以渐进方式,贯彻先提出问题再找对策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在了解人口知识的同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从而达到创新知识的目的。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人地关系,自觉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发展观,为今后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奠定基本的知识基础。教材知识结构图如下。</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