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6:45

漆园村龙鼓

<p align="center"></p><p></p><p>漆园村龙鼓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的汉族鼓乐。到了清末民初时期最为兴盛,经常受邀到附近庙会表演,在京西北地区享有盛名。至今已传承七代。龙是汉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由图腾崇拜意识,后演变为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的汉族民俗活动。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p><p align="center"></p><p></p><p>起源</p><p>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流传在昌平流村镇漆园村的龙鼓,其前身为锅子鼓,产生于当地村民企求消灾除祸、保佑平安的期盼和愿望,是村民请娘娘时所奏的乐曲和护驾的队伍,后来又在祭祀和庙会等活动中演奏。相传,龙鼓产生于清乾隆八年(2023年),距今约260多年历史。</p><p>龙鼓共有36套古谱,乐谱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在演奏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其中既有祭祀仪式中使用的庄重、浑厚的乐曲,又有表现生活中欢快场景的乐曲。现已整理并演奏的有三锅子、六锅子、七锅子、混蛟龙、双钉钹、斗鹌鹑等6套鼓乐。三锅子为前奏,其它乐曲有的是祭祀时演奏,有的是娱乐性演奏,混蛟龙为高潮。</p><p>现状</p><p>漆园村龙鼓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 后还将进一步做好挖掘、保护工作,使这项民间艺术继续传承下去。</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漆园村龙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