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形成原理
<p align="center"></p><p></p><p>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指从天空降落的水滴。它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淡水来源之一,但过多的降雨会带来严重的灾害。假如空气含酸量过大,则会形成酸雨。</p><p>雨(雨:rain(英语);дождь(俄语);Regen(德语);pluie(法语);雨(あめ)(日语);(韩语))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p><p>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暴雨。</p><p>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p><p>随着人类工业化发展,工业废气大量排放到大气中,形成酸雨,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p><p>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之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2023~0.2023毫米,最大也只有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p><p align="center"></p><p></p><p>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p><p>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p><p>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撞并增大。</p><p>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汽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汽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p><p>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p><p>除了酸雨,有颜色的雨外,还有许多有趣的雨,比如蛙雨,铁雨,金雨,甚至钱雨。它们都是龙卷风的杰作。</p><p>分类</p><p>1.按照降水的成因分:</p><p>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气旋雨)。</p><p>2.按照降水量的大小:</p><p>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6个等级。</p><p>小雨:0.1~9.9毫米/天。</p><p>中雨:10~24.9毫米/天。</p><p>大雨:25~49.9毫米/天。</p><p>暴雨:50~99.9毫米/天。</p><p>大暴雨:100~250毫米/天。</p><p>特大暴雨:大于250毫米/天。</p><p>影响</p><p>好处</p><p>1. 雨,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p><p>2. 雨可以灌溉农作物,利于植树造林。</p><p>3. 雨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能够降低气温。</p><p>4. 下雨利于水库蓄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水量,利于发电和航运。</p><p>5. 下雨了可以隔绝嘈杂的世界营造安宁的环境,可以催眠,可以洗刷街道。</p><p>6. 雨能冲走地面垃圾,稀释有毒物质,净化环境。</p><p>7. 雨可以净化空气,雨过天晴心情爽朗。</p><p>坏处</p><p>1. 雨下多了会影响植物生长,能抑止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死亡。</p><p>2.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逢梅雨季节,就会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百物极易获潮霉烂。</p><p>3.雷阵雨来时,往往会出现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气现象。大风来时飞沙走石,掀翻屋顶吹倒墙。风雨之中,街上的东西随风起舞,飞的到处都是,甚至还会连根拔起大树。</p><p>4. 持续的雨天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人觉得烦闷、压抑。</p><p>5. 雨下多了会导致交通堵塞,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p><p>6.酸雨会侵蚀着许多建筑物。(详见词条酸雨)</p><p>7.引起路面打滑,从而造成车祸。</p><p>8.雨会把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带入地下水,从而污染地下水。</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