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p>⑴ 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p><p>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① 西亚、北非位于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形成沙漠气候;② 南亚、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湿润的季风气候。</p><p>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p><p>⑵ 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p><p>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我国降水南方多,北方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p><p>⑶ 昆明准静止锋与江淮地区、华南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时间成因有什么不同?</p><p>① 昆明准静止锋:</p><p>冬季 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成,导致贵阳一带冬雨连绵。</p><p>② 江淮地区准静止锋:</p><p>6-7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江淮地区出现梅雨。</p><p>③ 华南地区准静止锋:</p><p>4-5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华南地区出现阴雨。</p><p>⑷ 简述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p><p>冬季:特点: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递减,南北温差很大。</p><p>原因: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越到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并且白昼越短;越到北方越接近冬季风的源地。</p><p>夏季:特点: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很小</p><p>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虽然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但越到北方白昼越长,因此南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相差不大。</p><p>⑸ 简述青藏高寒区的气候特征。</p><p>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降水稀少。</p><p>例: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比四川盆地强,而近地面气温比四川盆地低?</p><p>答: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因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又因为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又弱,所以近地面气温又比四川盆地低。</p><p>⑹ 简述四川盆地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冬夏气温均偏高的原因。</p><p>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大山脉围绕,冬季受寒潮影响程度小,夏季地形闭塞不易散热。</p><p>⑺ 简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p><p>特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p><p>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湿润气流受山岭阻隔,难以深入。</p><p>特殊问题:</p><p>① 简述新疆西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p><p>受大西洋与北冰洋水汽的惠泽,降水较多。</p><p>② 说明造成南疆和北疆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p><p>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山迎风坡,降水较多。封闭的吐鲁番(塔里木)盆地,C水汽不易进入,并且位于天山背风坡,空气干燥。</p><p>⑻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对昆明气候的形象写照,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p><p>① 冬季由于位于昆明准静止锋以西,受暖气团控制,多晴暖天气,气温较高;夏季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全年温差小。</p><p>② 由于地处高原,地势高,一旦降水太阳辐射被削弱,则气温明显下降。</p><p>⑼ 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p><p>①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p><p>② 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p><p>⑽ 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p><p>① 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p><p>② 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p><p>⑾ 温差分析:</p><p>A.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越高,原因是:</p><p>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p><p>B.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p><p>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p><p>C.气温的日较差:</p><p>① 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p><p>②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p><p>③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p><p>④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p><p>D.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日较差大,气温年较差小,</p><p>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p><p>⑿ 我国气温、太阳辐射和降水最高值:</p><p>A.我国夏季是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成因:</p><p>① 海拔为 - 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周围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p><p>② 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日照强烈。</p><p>B.我国火炉如:重庆、武汉、南京----成因:</p><p>① 梅雨过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线控制之下,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形成伏旱,天气干旱清朗,烈日烘烤土地,气温升高;</p><p>② 位于长江沿岸河谷中,海拔较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p><p>③ 这里河湖密布,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出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而闷之感。</p><p>C.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p><p>①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高;</p><p>② 白昼长,日照时间长;</p><p>③ 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p><p>④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p><p>⑤ 沙漠广布,增温快。</p><p>D.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的原因:</p><p>①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洁净,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p><p>② 海拔高,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路程也短,削弱作用也小;</p><p>③ 海拔高,日照时间长;</p><p>④ 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p><p>E. 我国西北内陆太阳辐射强的原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p><p>F.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p><p>① 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除西南方海拔较高外,其西、北、东、东南等地势逐渐向外倾斜,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每年夏、秋季的台风,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的东南季风都会在这里形成地形雨;</p><p>② 火烧寮是夏季风必经之路,深受夏季风的影响。</p><p>⒀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成因:</p><p>① 热带雨林气候:</p><p>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印度尼西亚等。</p><p>成因、特点: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终年高温多雨。</p><p>特例: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 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p><p>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4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p><p>成因: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p><p>② 热带草原气候:</p><p>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p><p>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p><p>特点:处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节交替明显。</p><p>特例: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p><p>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p><p>(简化: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p><p>③ 热带季风气候:</p><p>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p><p>半岛最为显著。</p><p>特点:受季风影响突出,终年高温,具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p><p>④ 热带沙漠气候:</p><p>分布: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p><p>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p><p>特点: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高温,干旱少</p><p>雨。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p><p>⑤ 亚热带季风气候:</p><p>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p><p>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p><p>特点: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温暖少雨。</p><p>⑥ 地中海气候:</p><p>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p><p>大陆西部沿海,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p><p>特点: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p><p>⑦ 温带季风气候:</p><p>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的华北、东北,</p><p>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p><p>特点: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p><p>⑧ 温带大陆性气候:</p><p>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p><p>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冷夏热,常年干旱少雨。</p><p>特例: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p><p>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p><p>⑨ 温带海洋性气候:</p><p>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p><p>特点: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p><p>⑩ 极地气候: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常年酷寒,干旱少雨。</p><p>⒁ 地域分异规律:</p><p>① 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p><p>各自然带大体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以热量为基础。</p><p>② 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p><p>各自然带大体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以水分为基础。</p><p>③ 垂直地带性: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p><p>基带植被与山地所在地域一致。以水分、热量的变化为基础。</p><p>④ 非地带性:(影响因素如洋流、地形等)</p><p>⒂ 几种特殊自然现象</p><p>① 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非地带性现象</p><p>②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非地带性现象</p><p>③ 天山南坡有无林带 无 ,原因为: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量少;而北坡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量多。</p><p>④ 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p><p>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p><p>⒃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p><p>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p><p>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p><p>(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p><p>⒄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p><p>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p><p>二是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可能越复杂)。</p><p>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高和阴坡低)。</p><p>例:台湾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纬度较低,且山地高差较大。</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