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23年地理暑假作业练习之高一
<p>以下是优学地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的2023年地理暑假作业练习,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预祝大家暑期快乐。</p><p>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p><p>2023年2月21日,北京城出入冬以来最大一场雾,平均能见度不足1公里;其中,房山、大兴等南部地区雾气最浓,局地最小能见度低于200米。大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户外活动。据此回答1~2题。</p><p>1.深冬时节北京等地区时有大雾的原因是()。</p><p>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p><p>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p><p>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p><p>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产生</p><p>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p><p>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p><p>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p><p>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p><p>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p><p>解析 第1题,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深冬时节,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并且降水少,扬尘较多,水汽易凝结,从而形成大雾。第2题,白天的雾通过反射与吸收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而空气能见度较低。</p><p>答案 1.D 2.B</p><p>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回答3~4题。</p><p>3.若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 500米,则两地气温相差()。</p><p>A.1.5 ℃ B.2.5 ℃ C.15 ℃ D.25 ℃</p><p>4.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p><p>A.两者均增强 B.两者均减弱</p><p>C.前者减弱,后者增强 D.前者增强,后者减弱</p><p>解析 第3题,①②两地海拔相差2 500米,由高度每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 ℃可知,两地的气温相差15 ℃。第4题,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A2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D2为大气的逆辐射,会增强。</p><p>答案 3.C 4.C</p><p>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回答5~6题。</p><p>5.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p><p>A.大气的温室效应</p><p>B.大气的热力运动</p><p>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p><p>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p><p>6.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p><p>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p><p>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p><p>解析 此题很容易被误判为验证温室效应,注意题干信息两只玻璃箱的唯一区别是一个放了土,另一个没放土,有土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强。</p><p>答案 5.D 6.B</p><p>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7~8题。</p><p>7.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p><p>A.东南风 B.东北风</p><p>C.西北风 D.西南风</p><p>8.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p><p>解析 第7题,城市热岛环流近地面风由乡村吹向城市,结合等温线分布及地转偏向力可知,A地吹东南风。第8题,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故等温面上凸,等压面下凹。</p><p>答案 7.A 8.A</p><p>读下图,回答9~10题。</p><p>9.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温度:a>b>c>d</p><p>B.气压:d>a>b>c</p><p>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气压差</p><p>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p><p>10.若此图为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p><p>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p><p>C.降温、减湿 D.减湿、减温</p><p>解析 第9题,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a地气温低,气压高;b地气温高,气压低。第10题,绿地有净化、降温和增湿作用。</p><p>答案 9.D 10.B</p><p>下图所示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读图回答11~12题。</p><p>11.有关上图描述正确的是()。</p><p>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p><p>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p><p>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p><p>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p><p>12.影视片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面部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人翁的快乐心情,如果你是导演你会在该海滨选择什么时间段来拍摄该情境()。</p><p>A.18时~次日7时 B.8时~当日16时</p><p>C.16时~次日8时 D.6时~次日18时</p><p>解析 第11题,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一样,海洋的温度日变化比较和缓,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陆地热容量小所致。第12题,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陆地温度高空气上升,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这样风才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在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期间,风从海洋吹向陆地。</p><p>答案 11.B 12.B</p><p>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3~15题。</p><p>13.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p><p>A.4 ℃ B.12 ℃ C.16 ℃ D.18 ℃</p><p>14.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p><p>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p><p>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p><p>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p><p>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p><p>15.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p><p>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p><p>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p><p>解析 第13题,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气温最高值在21 ℃~23 ℃之间,最低气温在5 ℃~7 ℃之间,故温差在14 ℃~18 ℃之间,但不可能是14 ℃和18 ℃,故选C。第14题,由题和图可知9日天气晴朗,且8时~14时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变化剧烈,故选B。第15题,热岛效应是指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由图可知8日22时市中心(13 ℃)等温线向气温低处凸,与郊区的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强,故选B。</p><p>答案 13.C 14.B 15.B</p><p>二、综合题(共40分)</p><p>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p><p>(1)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________,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________。</p><p>(2)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________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________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________。</p><p>(3)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________。</p><p>解析</p><p>答案 (1)反射 减弱 低</p><p>(2)吸收 逆辐射 高 (3)大</p><p>17.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0分)</p><p>《“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p><p>(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p><p>(2)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p><p>(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p><p>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p><p>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海陆</p><p>风 2.3 2.6 2.1 5.0 7.0 12.6 10.7 13.7 9.7 9.3 3.7 2.3 81.0 数据分析的结论:</p><p>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_______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p><p>(4)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带来的影响。</p><p>解析 该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及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是常见的热力环流之一,因为海陆间的气压在小范围</p><p>内相差不大,所以强劲的冬季风有时候会掩盖昼夜的海陆风,使其表现不明显。</p><p>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 (2)如图。</p><p>(3)冬季 冬季风</p><p>(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