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5:44

高二地理暑假作业试卷练习题

<p>这篇高二地理暑假作业试卷练习题是优学地理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一、选择题(40题,共60分)</p><p>2023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快乐旅游,公益惠民。图1为旅游者拍摄的四地景观。读图,回答第1~5题。</p><p>1. 目前,图中景观列入世界遗产的有</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2. ①景观</p><p>A. 风化作用较为显著 B. 形成受滑坡的影响</p><p>C. 流水沉积作用强烈 D. 褶皱山脉特点鲜明</p><p>3. 图中长城主要坐落在</p><p>A. 山谷 B. 鞍部 C. 山脊 D. 陡崖</p><p>4. 获得四地景观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p><p>A. ①——把握观赏时机 B. ②——选择观赏角度</p><p>C. ③——精选观赏点位 D. ④——洞悉文化定位</p><p>5. “519”谐音是“我要游”,在快乐旅游时应注意</p><p>A. ①地台风登陆 B. ②地暴雨来袭</p><p>C. ③地火山喷发 D. ④地沙尘天气</p><p>2023年春节前后,约有千余名中国人到访南极地区进行科考或旅游。据此完成第6、7题。</p><p>6. 南极地区旅游资源的突出特点是</p><p>①内容的多样性 ②季节上的观赏性 ③吸引力的定向性 ④利用的易损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7. 到访南极地区的国内游客数量增加,反映出中国的</p><p>A. 旅游接待能力持续提高 B. 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p><p>C.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D. 游客对南极旅游有特别偏好</p><p>2023年3月21日,某校开展走进西城实践活动,图2(a)为北海公园地图,图2(b)为某同学从甲地拍摄的白塔照片。读图,回答第8~10题。</p><p>图2</p><p>8. 据图2(a)可知北海公园</p><p>A. 比等面积其他公园游客容量大 B. 园林设计主景不够突出</p><p>C. 水域具有分流部分游客的作用 D. 景区服务设施布局密集</p><p>9. 结合图2(b)可以看出北海公园</p><p>①体现借景山之景的造园手法 ②“琼岛春阴”反映白塔建筑特色</p><p>③追求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 ④水域开阔突出园林的开放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10. 从塔身的阴影推断,该同学拍摄白塔照片的时间是</p><p>A. 清晨 B. 上午 C. 中午 D. 下午</p><p>图3是某日某时中国局部地区天气图。读图,回答第11~13题。</p><p>11. 最能反映图示天气的杭州西湖美景是</p><p>A. 苏堤春晓 B. 曲院风荷</p><p>C. 南屏晚钟 D. 断桥残雪</p><p>12. 此时杭州最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p><p>A. 风暴潮 B. 寒潮 C. 泥石流 D. 干旱</p><p>13. 为减轻该自然灾害对西湖茶园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是</p><p>A. 熏烟增温 B. 加强灌溉 C. 植树种草 D. 改善通风</p><p>北京时间2023年4月2日7时46分45秒,智利西北部附近海域(19.6°S、70.8°W)发生8.0级地震,南美多国发布海啸预警。据此完成第14~17题。</p><p>14.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p><p>A. 太平洋西岸 B. 东南半球 C. 大西洋东岸 D. 低纬地区</p><p>15. 智利多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p><p>A. 地中海地震带 B. 板块交界地带</p><p>C. 海啸频发地区 D. 气候变暖地区</p><p>16. 海啸来临前常出现的现象是</p><p>A. 海上突降暴雨 B. 海水掀起巨浪</p><p>C. 海水突然后退 D. 海上刮起狂风</p><p>17. 为减轻此次地震灾情,应加强</p><p>①国际合作 ②灾后重建 ③监测预警 ④河道疏浚</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023年5月30日桑吉昂火山喷发,火山灰迅速扩散。为了保证航班安全,达尔文机场当日国内、国际进出港航班全部取消。读图4,回答第18~20题。</p><p>18. 导致此次火山灰向澳大利亚大陆上空扩散的风向是</p><p>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p><p>19. 此次火山喷发直接造成</p><p>①全球变暖 ②经济损失 ③海平面上升 ④大气污染</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0. 火山喷发可能引发</p><p>①荒漠化 ②虫灾 ③泥石流 ④火灾</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图5为2023年10月6日18时台风路径及海岸大风防御等级图。读图,回答第21~25题。</p><p>21. 台风发源于</p><p>A. 西北太平洋 B. 印度洋北部 C. 东北大西洋 D. 北冰洋南部</p><p>22. 受此台风影响较大的省区有</p><p>A. 粤、闽、浙 B. 台、鲁、苏 C. 琼、粤、赣 D. 浙、闽、台</p><p>23. 为减弱该区域大风危害,应当</p><p>A. 完善护坡工程 B. 修建分洪蓄洪区</p><p>C. 营造沿海防护林 D.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p><p>24. 用卫星监测台风主要应用</p><p>A. 数字地球 B. 遥感技术 C. 地理信息系统 D. 全球定位系统</p><p>25. 除台风外,我国东南沿海灾害区的主要灾害还有</p><p>A. 风暴潮、洪涝 B. 病虫害、寒潮</p><p>C. 泥石流、地震 D. 沙尘暴、滑坡</p><p>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2023年2月,上海长江口水源地遭遇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咸潮入侵。据此完成第26~28题。</p><p>26. 长江口咸潮一般发生在</p><p>A. 冬春 B. 春夏 C. 夏秋 D. 秋冬</p><p>27. 上海受咸潮影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p><p>A. 工农业用水量增多 B. 长江流域旱情严重</p><p>C. 副高南移雨带偏南 D. 南方地区气候变化</p><p>28. 咸潮发生时,可能引起</p><p>①水土流失 ②地面沉降 ③供水紧张 ④土地盐碱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图6是我国某区域自然灾害多发原因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9~31题。</p><p>29. 该区域最有可能在</p><p>A. 准噶尔盆地北部 B. 东北平原南部</p><p>C. 内蒙古高原东部 D. 黄土高原西部</p><p>30. 甲、乙、丙代表的三种灾害分别是</p><p>A. 蝗灾,旱灾,沙尘暴 B. 寒潮,旱灾,火灾</p><p>C. 山洪,暴雨,泥石流 D. 滑坡,暴雨,涝灾</p><p>31. 与我国华北地区相比,该区域灾害较轻的是</p><p>A. 荒漠化 B. 鼠害 C. 蝗灾 D. 雪灾</p><p>图7是我国某地气温和降水月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2、33题。</p><p>32. 该地所在地形区最有可能是</p><p>A. 青藏高原 B. 横断山区 C. 山东丘陵 D. 长江中下游平原</p><p>33. 该地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p><p>A. 海水入侵 B. 旱涝灾害 C. 沙尘暴 D. 凌汛</p><p>图8为我国局部地区河流输沙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第34~36题。</p><p>34. 我国河流输沙量最多的地形区是</p><p>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 D. 江南丘陵</p><p>35. 与乙地相比,甲地多发的自然灾害是</p><p>A. 蝗灾 B. 台风 C. 地震 D. 沙尘暴</p><p>36. 该自然灾害的主要成因是</p><p>A. 靠近冬季风源地 B. 地壳运动活跃</p><p>C. 位于沿海地区 D. 夏季多暴雨</p><p>自然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据此完成第37、38题。</p><p>37. 青藏高原灾害区的主要灾害有</p><p>①洪涝 ②暴风雪 ③地震 ④病虫害</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38. 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都有冻害,其形成原因分别是</p><p>A. 地势高,距海较近 B. 海拔高,纬度较低</p><p>C. 地势低,纬度较高 D. 海拔高,纬度较高</p><p>图9是地震前和地震后航空遥感飞机对北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读图,回答第39、40题。</p><p>39. 据图判断,该次地震后出现了</p><p>①鼠害 ②堰塞湖 ③沙尘暴 ④滑坡</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40. 在抗灾过程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主要作用有</p><p>①制定救援方案 ②进行灾情监测 ③指导救灾活动 ④提高减灾意识</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p><p>41. (15分)图10(a)为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交通线路图,图(b)为索道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紫柏山位于秦岭南麓,海拔2023米以上,自山麓到山顶植被丰富,山上多紫柏古树(即红豆杉,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号称“植物大熊猫”),山顶草坦(高山草甸)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坦群落。山顶草坦中分布大量“天坑”(石灰岩凹陷)。山麓还有汉留侯祠(张良庙)等。</p><p>(1)分析紫柏山植被丰富的原因。(3分)</p><p>(2)列举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特色旅游资源,并评价其开发优势。(9分)</p><p>2023年游览索道建成,其长度约2023米,相对高差500米。</p><p>(3)简述紫柏山索道建设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3分)</p><p>42. (15分)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p><p>(1)指出图中甲、乙两地分别所属的世界自然灾害带。(3分)</p><p>(2)分析甲地夏季洪涝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3分)</p><p>(3)分别说明A区、B区旱灾多发的季节及其主要原因。(6分)</p><p>(4)针对A区旱灾,简述该区农业生产应采取的措施。(3分)</p><p>43. (10分)图12(a)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图,图12(b)为泥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1)分析甲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4分)</p><p>(2)简述乙地区泥石流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危害。(4分)</p><p>(3)说出泥石流发生时,在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正确逃生的做法。(2分)</p><p>B卷[学期综合] 本卷满分:20分</p><p>44. (10分)图13(a)为北京市局部地区示意图,图13(b)为甲村所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1)指出王平镇和妙峰山镇分布的共同特点。(2分)</p><p>玫瑰喜光、喜凉、耐寒、耐旱,需种植在通风、排水良好的地方,花期通常为4—6月。</p><p>(2)分析甲村种植玫瑰的自然区位优势。(3分)</p><p>(3)归纳图示区域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5分)</p><p>45. (10分)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p><p>斑头雁是亚洲的特有物种,每年9至10月南迁至低纬度、低海拔湿地越冬,次年3至5月返回人迹罕至的高海拔沼泽地区进行繁殖。</p><p>(1)分析青藏高原利于斑头雁繁殖的自然条件。(3分)</p><p>(2)说明斑头雁越冬地恒河三角洲风暴潮多发的原因。(4分)</p><p>(3)任选其一,说明斑头雁繁殖或越冬所在湿地的形成原因。(3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地理暑假作业试卷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