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验题的解答技巧
<p>1.试题赏析</p><p>(2023广东卷第35题)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p><p>【思路点拨】要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就要知道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要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就要选择普通常见的实验材料、简洁易操作的实验步骤和清晰明了的实验现象。</p><p>因为地转偏向力产生的条件是地球在自转和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有速度,所以实验材料中就必须有一物可代表地球并能反映地球自转,如地球仪、雨伞、篮球等球体;另一物就是可代表地面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如墨汁、水滴、粉笔等可显示运动痕迹的物体。</p><p>实验结论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地转偏向力产生的现象当观察者面向运动方向时,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在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转。这样,实验步骤中就该考虑两种情况,一是在南半球的情境,二是在北半球的情境;而南北半球现象的差异就是因为在南北两极所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北极呈逆时针,南极呈顺时针,所以代表地球的物体就要分别做逆时针和顺时针运动。代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如墨汁,要适量地滴在球面上,为了现象清晰,最好滴在球的顶端;然后模拟地球自转,旋转球体,观察球体在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情况下,墨汁在球面上运动痕迹的方向。</p><p>最后,按照题目中的要求,分别写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最好是列表(如下表);实验步骤也要分步写清楚、写完整。实验材料 排球、墨汁</p><p>①在排球顶端滴上适量的墨汁;</p><p>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旋转;</p><p>实验步骤 ③观察并描述墨汁运动痕迹的偏转方向;</p><p>④再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旋转;</p><p>⑤观察并描述墨汁运动痕迹的偏转方向;</p><p>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p><p>实验结论 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p><p>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p><p>【答案】(1)实验材料:可选用有轴的球状(面)物,如地球仪、塑料球、撑开的雨伞等;墨水、清水等。(2)实验步骤:①将球状(面)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面)物上滴适量的墨滴(或水滴);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③观察并描述墨滴(或水滴)流痕的偏转方向;④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②、③步骤,但旋转方向与②步骤相反。(3)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p><p>2.解题思路</p><p>通过真题解析,从解题技巧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p><p>第一步:实验目的确定化。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实验目的这个核心来进行。因此在实验设计前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所设计实验的目的,否则整个实验设计就无从谈起。这就要认真读题审题,领会试题要求,找准实验目的。</p><p>第二步:实验结论唯一化。实验结论是整个实验的结果,但究竟应选用何种设计方案,则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来确定。所以在把握实验目的之后,要细心地去分析实验原理。否则尽管实验设计得很完美,但若不合题意,还是不能得分。这就要理解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定准实验结论。</p><p>第三步:实验材料常见化。实验材料是实验设计的主体,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若给定材料,就必须充分依据所给的材料用具;若未指定材料,就要注意有何限制性的要求,如最简单的方法。其次要吃透实验结论,根据结论中涉及到的地理事物,本着简单、普通的原则,从生活中寻找既具有典型性又能够替代的材料。这就要弄清命题意图、吃透实验结论,选准实验材料。</p><p>第四步:实验步骤简易化。实验步骤是实验设计的核心,在解答实验设计题中,对于实验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实验设计的步骤来体现的,试题的分值也大多集中在实验设计的步骤上。最好的实验设计思路也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步骤来体现。要合理设计好实验的步骤,一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理论知识,明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想象能力。这就要明白实验原理,注意实验细节,写准实验步骤。</p><p>值得强调的是,不管实验题材如何新奇,实验设问如何巧妙,但毕竟是试题设计的载体,其解答的原理、方法、技能落实在课本中。</p><p>3.答题流程</p><p>答题的流程一般从实验目的、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四个方面依次展开。</p><p>(1)实验目的,一般题目中已给出。</p><p>(2)实验材料,强调的是如何动脑设计实验。关键是选准实验方法,选出简单的实验器具,注意材料的普通化。</p><p>(3)实验步骤,强调的是如何动手操作实验,关键是写清实验具体操作步骤,注意步骤的序号化。</p><p>(4)实验结论,就是题目中要证明的地理原理,关键是要用科学、规范、严谨、简练的地理术语。</p><p>三、地理实验题的考查训练</p><p>1.设计一种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简单易行的方案,并试着测量该地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要求写出实验用材、步骤、结论并作简图加以说明)</p><p>2.根据下列材料: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或塑料薄膜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火柴;分析回答问题。</p><p>(1)用以上材料可做一个地理事物运动过程的实验,这个实验是。</p><p>(2)简要说明实验的步骤。</p><p>(3)胶合板的小孔应对着装热水的盆还是装冰的盆?为什么?</p><p>(4)绘制简明示图,简要说明原理,并举出这种运动形式在地理环境中的两个实例。</p><p>3.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p><p>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p><p>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p><p>(1)写出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p><p>(2)实验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p><p>(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的何种现象?</p><p>4.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密度流的存在。</p><p>5.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比较说明温室效应现象。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p><p>6.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测定学校操场某点的东南西北方向。要求:简要写出方案及原理,并用简图作必要的说明。(提示:利用日影。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不同时间的太阳在地平面上的运动图。)</p><p>例1:季风成因的实验</p><p>关闭门窗,点燃两根卫生香,使卫生香的烟垂直向上(不受室外气流的影响)。在卫生香的等距离左右两侧分别放一只2023W的电炉、一面盆冰块。将电炉通电5分钟后,让学生观察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将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的飘移方向。</p><p>在这个实验中,电炉上方空气加热,气压降低;冰块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卫生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炉上方,说明高低气压的季节转换,产生了季风。</p><p>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共同配合,完成课堂上的地理演示实验。</p><p>例2:制作自流井模型</p><p>在长方形盘子的底部铺上一层黏土,使一端较高。在黏土上面铺上4cm的湿沙。再在湿沙上面放一薄层黏土,注意使它紧紧封住盘子的各边。把漏斗插入较高端,使其底部到达湿沙层。在较低端插入一根短吸管,也使其底部到达湿沙层(以上步骤由师生共同配合完成)。然后教师向漏斗中缓缓加水,并指导学生观察吸管中水位高度。</p><p>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是必要的,但是教师的演示不能替代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二者的作用和效果是迥然不同的。</p><p>(2)学生操作实验。学生参与式实验是地理实验教学最理想的状况,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是多元的。学生操作实验需要有实验室,或地理专用教室,我国大部分学校尚不具备这个条件。但我们可以借用物理、化学实验室进行一些实验;或者将一些简单设备的实验放在普通教室中进行。</p><p>例3:清除泄漏的原油</p><p>2-4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先在一只平底锅的一端写上海岸,另一端写上深海。向锅内倒入2cm深的水。将20ml菜油慢慢倒入锅中,将羽毛和手指分别侵入油中,观察它们各自沾到油的情况。接着用木棍试着将油挡在写有海岸的一端,从深海一端轻轻地向水面吹气来模拟风和浪。再用棉球、纸巾以及滴管尽可能地将油从水面取出。最后比一比,在相同时间里哪个小组清除得最干净。</p><p>在实验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将油挡在海岸外面的过程成功吗?哪些材料清理油的效率高?强风与大浪对清理原油工作产生什么影响?如果鱼、鸟等动物被泄漏的原油裹住,情况会怎样?</p><p>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带上器材,走进大自然,进行实地操作实验。如观察月相、地貌形态考查等。关于地理课外实验与调查,也是地理学习的项目,但本文不作更多介绍。</p><p>2、真实实验与模拟实验</p><p>(1)真实实验。真实实验是使用与自然界实际发生的过程基本相同的材料和顺序进行的实验,只是在规律或细节上有所不同。</p><p>例4:沉积物分选的实验</p><p>将同样比例的碎石、粗砂和黏土完全混合,放入一只玻璃瓶中(不超过容量的一半)。将玻璃瓶用水注满,盖上瓶盖,剧烈振荡,然后让瓶子平放,使瓶中物质自然沉淀。让学生观察沉淀成分的排列顺序,是否是大颗粒在下部,黏土细粒在上部。</p><p>在这个实验中,所用材料以及沉积过程与自然过程基本一样,只是缩小了规模,放在玻璃瓶里进行的。</p><p>(2)模拟实验。由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上的宏观性和时间演变上的漫长性,地理教学不可能将许多自然过程直接进行演示,但是可以使用一些替代材料,设置一些类似的条件或环境,模拟地理演变过程。实际上,大部分地理实验都是模拟实验。</p><p>例5:火山喷发实验</p><p>把一个大开口的漏斗放在一个盛有水的锅里。围绕漏斗用泥做一个锥状模型。把漏斗口留着,不要堵死。把锅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从漏斗开口中喷出来。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造成了水的喷出?然后,把一小块泥压成纸一样薄、与漏斗开口一样大小的泥片,盖在开口上。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泥盖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过程中要防止烫伤学生。)</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