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4:41

初二上册地理教学计划格式第三节 河流

<p>初二是初中三年的一个过渡年级,打好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文为大家推荐了初二上册地理教学计划格式,希望对大家有用。</p><p>第 一 课 时</p><p>教学目标</p><p>1.知识目标 (1)能说出并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p><p>(2)能够从图上区别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p><p>(3)能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p><p>2.能力目标 通过对内、外流河水文特征及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p><p>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p><p>(1)培养学生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p><p>(2)通过学习我国河流和湖泊,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感。</p><p>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p><p>第一部分:</p><p>导入:教师从自编的谜语(关于河流的特点和用途),打一种地理事物导出本节内容------中国的河流,接下来教师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自学P42找出流域、水系、内流河、内流区、外流河、外流区的概念,然后回答,并进一步让学生区别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区别。</p><p>第二部分:</p><p>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到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接200㎜等降水量线,并启发学生思考此线与那条分界线大致相同,学生回答出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相当,这个时候适时的复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划分的依据(受夏季风影响明显与否),意在通过联系得到外流区与内流区的补给分别是大气降水(影响因素:夏季风);高山冰雪融水(影响因素:气温)。</p><p>第三部分:</p><p>要求学生结合课本P43活动在我国水系图上(图2—28中国主要河流分布),找到我国的主要河流,能判断出哪些河流为外流河,哪些河流为内流河,并进一步认识外流区、内流区。同时,判断出外流河注入的海洋 ,过程中进行适时的点评并最后总结。</p><p>最后关注京杭运河这条我国重要的人工河,也是外流河。让学生在我国水系图上找出京杭运河分别流经哪些省(区),连通哪些水系,并请学生发言。教师补充介绍京杭运河在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p><p>第四部分:</p><p>联系以前所学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对比我国外流区、内流区,两者大致相同。教师首先明确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然后教师布置自学任务:通过初步自学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找到我国外流河(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河流和南方河流两类)和内流河各自的水文特征。以及几条典型的河流(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等)并完成以下表格</p><p>河流所在地区</p><p>流量</p><p>汛期</p><p>含沙量</p><p>结冰期</p><p>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p><p>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p><p>典型河流</p><p>最后教师对规律性的知识进行点拨提升:如一般来讲,越往南走河流流量越大、汛期越长,越往北走流量越小,汛期越短(同时注意东北河流的特殊性),结冰期秦淮以北越往北越长等及其简要的成因。</p><p>第五部分:</p><p>了解我国天然湖泊的分类,性质、分布特点及典型湖泊(青海湖、鄱阳湖等)。理解洞庭湖萎缩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p><p>第六部分:</p><p>回顾小结。</p><p>第七部分:</p><p>巩固、作业。</p><p>板书设计:</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二上册地理教学计划格式第三节 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