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4:41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习题训练

<p>要对知识真正的精通就必须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下面是优学地理网为大家带来的地球的运动习题,希望大家通过这个能真正的对知识灵活运用。</p><p>1.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于( )</p><p>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p><p>C.太阳的照射 D.地球不发光、不透明</p><p>思路解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太阳照射的时段为白昼,其余时段为黑夜。地球自转,使得这个地区有时候朝向太阳,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背离了太阳。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交替,是地球本身自转的结果。太阳的照射产生了白昼和黑夜的区分而不是昼夜交替。</p><p>答案:A</p><p>2.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p><p>A.66.5° B.23.5° C.0° D.90°</p><p>思路解析:公转是地球绕太阳的旋转运动。地球运动时,地轴的一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665°。这个角度决定着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的形成。从几何上分析,赤道和地轴是垂直的,因此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才是235°。</p><p>答案:A</p><p>3.地球的公转产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p><p>A.昼夜交替 B.五带的划分</p><p>C.四季的形成 D.昼夜长短的变化</p><p>思路解析: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并且地轴和公转轨道有665°的夹角。太阳光照射到这样的圆球体上的时候,使得太阳的直射点总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也就是说,太阳热量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并且是移动的。所以也就形成了四季、划分成了五带,并且有了昼夜长短的变化。</p><p>答案:BCD</p><p>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p><p>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 )。</p><p>A.一年 一天 B.一天 一年</p><p>C.一年 一月 D.一月 一年</p><p>思路解析:地球自转是绕地轴的旋转,自转周期是一昼夜;地球公转是绕太阳的运动,周期是一年。月份是根据太阳或者月球的位置而将公转周期划分出来的。</p><p>答案:B</p><p>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是( )</p><p>A.昼夜长短不同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p><p>C.极昼极夜现象 D.四季变化现象</p><p>思路解析: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理纬度和公转时的位置决定的,是公转的结果;极昼极夜是昼夜长短的一个特例;四季的变化是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形成的,也是地球公转的结果;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动</p><p>答案:B</p><p>3.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正值( )</p><p>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p><p>思路解析: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正好直射点在全球南北的中间位置,这时候全球昼夜相等,因此叫做“分”,分别是春分和秋分。而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全球的最北或者最南,这时候昼夜长短也出现极值,叫做夏至和冬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也就是我们这里)太阳高度角最大,是夏至。</p><p>答案:B</p><p>4.有关北京所处的五带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有直射 B.有极昼现象</p><p>C.有四季变化现象 D.有极夜现象</p><p>思路解析:首先要知道北京所处的温度带是(北)温带;然后分析五带的特点。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的直射;寒带位于极圈之间,地处高纬度,没有阳光的直射,但是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处于两者中间,四季变化的现象很明显。</p><p>答案:C</p><p>5.填表对比五带的不同。</p><p>处高纬度,没有阳光直射,但是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热量少;温带处于两者中间,没有阳光直射的机会,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热量较多,四季变化的现象很明显。 答案:</p><p>快乐时光</p><p>围篱笆</p><p>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地理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物理学家将篱笆拉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地理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p><p>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p><p>1.我国某地的一口井,每年有两天太阳光线直射井底,该地的纬度是( )</p><p>A.30°S B.30°N C.20°S D.20°N</p><p>思路解析:每年有两天直射井底,说明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机会。因此,应该在热带区域内,而不是在回归线上,更不用说是在回归线以外。所以A、B项是错误的。另外,题干中指出是我国的地方,我国在北半球,C项在南半球,不是我国所在地。</p><p>答案:D</p><p>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黑夜比白昼长,且黑夜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期是( )</p><p>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p><p>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p><p>思路解析:北回归线以北,比如我们这里,黑夜比白昼长,说明是在冬半年,得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黑夜变得短,白昼变得越来越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这样综合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应该是从(南回归线)冬至日向(赤道)春分日移动。</p><p>答案:D</p><p>3.假如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大,那么( )</p><p>A.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p><p>C.寒带范围变大 D.五带范围不变</p><p>思路解析: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大,假设变成90°,这样地球的公转轨道就和赤道面重合,太阳直射点就会一直在赤道上运行,也就是说,直射的轨迹变成了一条线。所以热带的面积变小了,温带的面积变大了。同样,北极南极地区也就没有了极昼极夜现象,全球除赤道以外都是温带。因此借用这个极值,非常方便地得到了结论。</p><p>答案:B</p><p>4.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B.我国北方的河流都已经结冰</p><p>C.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p><p>思路解析: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是夏至日;南半球(澳大利亚)季节相反,的确是冬季。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所以哈尔滨的白昼比广州长。我国夏季,河流不结冰。</p><p>答案:A</p><p>5.北京的小明在早晨的时候打电话向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道晚安,这是因为( )</p><p>A.纽约位于西半球、夜半球 B.北京位于东半球、昼半球</p><p>C.纽约位于东半球、夜半球 D.北京位于西半球、昼半球</p><p>思路解析:同一时刻,北京是早晨,而纽约是夜晚,这是地球自转造成的。此时此刻,北京处在昼半球,而纽约处在夜半球。另外从经纬线上看,北京处在东半球(西经20°—0°—东经160),纽约在西半球。</p><p>答案:AB</p><p>6.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p><p>B.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p><p>C.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p><p>D.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p><p>思路解析: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公转轨道面近似椭圆,周期为一年;公转时地轴和轨道面夹角为665°,总是指向北极星;公转产生了五带的划分、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等。</p><p>答案:C</p><p>7.读图1-5“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p><p>图1-5</p><p>当地球运转到甲点以后半年内,武汉从昼长于夜的半年转变成昼短于夜的半年,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p><p>思路解析:从北极是偏离还是偏向太阳上可以得出北半球处在夏半年还是冬半年。丙中北极偏离太阳,所以是冬半年,是冬至;丁中北极偏向太阳,是夏至。甲处在从丁(夏至)到丙(冬至)的中间,是秋分。夏至时,武汉昼长于夜,冬至时昼短于夜。</p><p>答案:正确。因为甲地此时是秋分,以后半年内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武汉都是昼短于夜。</p><p>8.请你绘制一幅“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内容必须标注有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并用短横线表示出有阳光直射的地区,用短斜线表示出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p><p>思路解析:五带的范围和阳光直射的特点是后面气候学习的必要基础,必须非常熟练地掌握。 答案:(略)</p><p>9.(山东青岛一模)读图1-6,完成下列问题。</p><p>图1-6</p><p>(1)请在图中标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p><p>(2)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这天是____________(日期),北半球的_________(节气),这天北半球______________长______________短,南极圈内为______________,赤道上昼夜______________。</p><p>思路解析: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冬至。</p><p>答案:(1)略</p><p>(2)南回归线 12月22日 冬至 夜 昼 极昼 等长</p><p>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推荐的地球的运动习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同步练习,尽在优学地理网。</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习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