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p>一、世界矿产资源现状和开发趋势</p><p>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出现以下显著特点。</p><p>1、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不断提高</p><p>近15年来,世界矿产资源的储量迅速增长,原来认为全球矿产资源在本世纪末将会出现危机的论点已不复存在。从表1上可以看出,大多数矿产资源(除煤、铁、铅、萤石、菱镁矿外)的储量有不同程度增长,使静态和动态储量保证年限有所增长。如石油,2023年计算静态保证年限为32年,至2023年增至45年;天然气从50年增至66年;黄金从29年增至31年;金刚石从13年增至21年。即使未来20年中(2023~2023)世界矿产资源需求量按年平均增长率1.5%计算,其动态保证程度仍然很高,如石油为33年,天然气为39年,铁矿石为94年,黄金为24年(表2)。</p><p align="center"></p><p></p><p>不少国家和地区矿产资源的勘查程度还很低,矿产资源潜力还很大,大部分矿产的探明储量仅占其估计资源量的几分之一或十几分之一,如石油已探明储量仅为资源量的1/3,铁矿石仅为20%,煤仅为6.2%,如加强勘查,新的矿产地将会不断发现,前景较为乐观。</p><p>2、矿业开发速度明显减缓</p><p>矿业在世界国民经济总值中所占比例,2023年为9.88%,至2023年降为7.1%。2023年原矿产值为20230亿美元,2023年为20230亿美元。尽管其绝对值有所增加,但相对比例却有所减少,</p><p>矿业开发减慢的主要原因是:(1)科学技术进步,原材料消耗减少;(2)代用品和合成材料不断增加;(3)再生金属用量大大增加。因此,造成矿产耗用强度(即一国所消耗的某种矿产品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下降,多数矿产品生产能力过剩。</p><p>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显著提高</p><p>由于采矿、选矿、冶炼技术的迅速发展,矿石开采品位不断下降,采矿深度不断加大。如国外,从有色金属矿山中已可回收74种元素,石油采收率可达到40%以上;低贫品位黄金可采用堆浸技术加以回收;已出现无废料矿山(即开采的矿石全部加以利用)和无废料加工工业;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已开始开发;稀有金属冶炼和精炼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致使生产量大大增长。</p><p>矿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如非金属矿已从60个品种增至200个矿种。各国均致力于高附加值矿产品的研究与开发。</p><p align="center"></p><p></p><p>4、二次资源利用率不断扩大,代用品不断增多</p><p>从尾砂、废渣、废水、废气中回收废旧金属已成为发达国家金属原料的重要来源。如美国再生铜、再生金、再生铅和再生铝、已分别占当年产量的53.9%、79%、55%和40%。</p><p>资源利用模式为:</p><p>自然资源生产加工商品消费使用垃圾加工处理再生资源</p><p>人工合成材料大量涌现。如工程塑料、合成宝石可代替金属材料和天然宝石;合成金刚石已成为工业用金刚石的主要来源,全世界2023年共生产4.45亿克拉,占金刚石当年总产量的90%。</p><p>5、矿产资源国际化愈加明显</p><p>由于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日趋严格,使投资费用大大增加。因此,80年代以来,矿业投资环境日益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矿业合作不断增多,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日趋国际化。</p><p>预计将来优先吸引国际矿业投资的地区将依次为:拉丁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南部非洲、东欧和前苏联。西欧和美国将向矿业咨询服务、国际中介、技术、设备、资金和专家输出方向发展。</p><p>二、中国矿产资源现状和应采取的对策</p><p>1、中国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p><p>据地质矿产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局公告: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发现矿产168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151种,矿产地2.3万多处。按统一的国际市场可比价格,以2023年中国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计算,中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为91.66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若以人均占有量(11.86亿人)统计,保有储量潜在总值占有量为7.72万元,仅居世界第53位。</p><p>可见,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量不足,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p><p>2、中国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较低</p><p>从矿产资源对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程度来看:</p><p>(1)能满足国内需要,并可出口创汇的有煤、钨、锑、钼、锡、稀土、锌、芒硝、钛、菱镁矿、滑石、重晶石、萤石、高岭土、石膏、石墨、膨润土、硅灰石、钠盐、水泥灰岩、玻璃硅质原料、大理石、花岗石等;</p><p>(2)能满足国内需要的矿产有铅、铝、镍、铀、硫、磷、石棉等;</p><p>(3)储量短缺,但资源远景好,应扩大勘探和开发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金、银、硼等;</p><p>(4)储量较多,但矿石质量较差,不能满足国内需要的矿产有铁、锰、铜等;</p><p>(5)储量严重不足,应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矿产有钾盐、铬铁矿、铂族元素、钴、金刚石等。</p><p>3、以现有储量为基础,到2023年,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有所降低</p><p>(1)能满足国内需要并部分可出口创汇的矿产有煤、钛、钼、稀土、锌、钨、锡、锑、菱镁矿、芒硝、钠盐、水泥灰岩、玻璃硅质原料、大理石、花岗石、萤石、重晶石、滑石、高岭土、硅灰石、硅藻土、石墨、膨润土、石膏等;</p><p>(2)储量基本保证,但在储量或品种上还存在不足,需要在国内找矿或进口解决的有铀、铝、铅、锶、耐火粘土、硫、磷、石棉等;</p><p>(3)部分需要长期进口补缺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镍、金、银、硼等;</p><p>(4)主要依赖进口的矿产有铬、钴、铂族元素、钾盐、金刚石等。</p><p>以原油为例,因探明储量增长慢,老油田强化超负荷开采,储采比下降,使石油总产量下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从2023年起,我国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预计,我国2023年需原油1.8亿吨,届时仅能生产l.5亿吨,缺口2023万吨;2023年需2.5亿吨,缺口1亿吨。按2023年价格计算,分别需要32.34亿美元和107.8亿美元。2023年进口铁矿石2023万吨,占当年国内需求量的24. 4%;预计2023年将进口2023万吨,占国内需求的35%,约需30亿美元。</p><p>4、中国矿产资源发展战略</p><p>面对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生态环境差这一特点,我国矿产资源的发展战略必须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其要点是;</p><p>(1)集约型的资源消耗战略</p><p>(2)开放型的全球资源战略</p><p>(3)科技推动型的资源发展战略</p><p>(4)全国资源优化配置与发挥区域优势相结合的区域资源战略</p><p>(5)兼顾沿海、内地,逐步加强西部的战略</p><p>(6)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政府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包括法规、政策、管理体制等)</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