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4:04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

<p>优学地理网为大家编辑了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和小编一起加油努力吧。</p><p>第Ⅰ卷</p><p>一.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共计20题,多选、错选不给分。每题2分,总计40分。)</p><p>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的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据此回答1题。</p><p>1.2023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p><p>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p><p>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p><p>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p><p>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p><p>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2题。</p><p>2.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p><p>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p><p>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p><p>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p><p>① 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 开发清洁能源</p><p>③ 禁止碳的排放                            ④ 追求绿色GDP</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p><p>C. ①③④                               D. ①②④</p><p>4.铁路运输的特点是</p><p>A.速度快、运价高、运量小</p><p>B.机动灵活、运量小、运费较贵</p><p>C.速度慢、运价高、运量大</p><p>D.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连续性好</p><p>据武汉中心气象台统计,2023年3月11日晚,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中到大雪,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暴雪,风力达5~6级,局部达8级。十堰、襄樊、宜昌北部和恩施、黄冈、武汉的局部地区积雪深度超过15厘米。除鄂西南外,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24小时内下降了10~13 ℃,形成了较为强烈的一次寒潮天气。据此完成5~6题。</p><p>5.造成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普降春雪的寒潮天气系统可能是</p><p>6.大雪后的半小时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① 武汉市交通没有受阻现象   ② 很多人到武汉东湖梅园“踏雪寻梅”</p><p>③ 湖北大部分高速公路被封闭       ④ 积雪全部消融</p><p>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p><p>图3是四地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题</p><p>图3</p><p>7.图中四地适合种植水稻的是</p><p>A.甲 乙                                    B.乙 丙</p><p>C.丙 丁                                    D.甲 丁</p><p>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8~9题。</p><p>8.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p><p>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p><p>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p><p>9.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p><p>A.①         B.④             C.⑤         D.⑥</p><p>读右下图,完成10~11题。</p><p>10.自然带①为热带雨林带,它并不是出现在赤道附近,而是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p><p>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p><p>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p><p>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p><p>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p><p>11.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p><p>主要是受到沿岸</p><p>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p><p>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p><p>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p><p>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p><p>读右下图,回答12-13题。</p><p>12.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正确叙述有</p><p>A.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p><p>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p><p>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p><p>D.交替种植小麦、牧草和水稻</p><p>13.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p><p>①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p><p>1 农场主收入较稳定</p><p>②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p><p>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p><p>④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14.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p><p>A. 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水平较低</p><p>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起步早,发展快</p><p>15. 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p><p>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p><p>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p><p>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p><p>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p><p>右图为某城镇多年平均风频图,判断16题:</p><p>16.如果在该城市布局一个火电厂,</p><p>从环境保护的角</p><p>度考虑应该布局在该城市的</p><p>A.西北</p><p>B.东南</p><p>C.西南</p><p>D.东北</p><p>17.下列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的措施中,正确的是</p><p>A.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p><p>B.大力施加农药化肥,提高粮食的总产量</p><p>C.建玻璃温室或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p><p>D.围湖造田,大范围地扩大耕地面积</p><p>18.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要求是</p><p>①位于市中心或街道两侧            ②不断向市区边缘移动</p><p>③不断向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移动    ④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p><p>A.①②                           B.②③</p><p>C.②④                           D. ①④</p><p>19.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外缘的主要原因是</p><p>A.那里交通较为落后,尘埃少</p><p>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优越</p><p>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p><p>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业区</p><p>20.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p><p>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远远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p><p>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p><p>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p><p>第Ⅱ卷(60分)</p><p>二、综合题(3道题,共60分。)</p><p>21.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p><p>(1)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是         ,</p><p>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                   ,</p><p>除                   外 ,各地角速度相等。(6分)</p><p>(2)自转线速度与纬度的关系是                     。(2分)</p><p>原 因是                                    。(2分)</p><p>(3)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等于0的地点是      。(2分)</p><p>(4)当A地时间为6点时,F地 时间为         点,</p><p>C地 时间为                   点,可见同一经线上               相同。(6分)</p><p>22.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下图),分析回答:(22分)</p><p>(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2分)</p><p>A.规模的大小</p><p>B.重要的程度</p><p>C.付出租金的高低</p><p>D.由政府的决策</p><p>(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p><p>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p><p>②土地利用方式</p><p>③交通通达度</p><p>④ 企业的支付能力.</p><p>其中主要的是(      )(2分)</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区,为什么?(10分)</p><p>(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区,为什么?(4分)</p><p>(5)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区。(2分)</p><p>(6)图中A、B、C中占地面积最小的是      (填字母)。(2分)</p><p>23.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空间分布也发生深刻改变。(20分)</p><p>材料一:下图是2023年和2023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p><p>材料二:下图是2023年和2023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积温:作物在生长发育时期,不仅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平(温度的高低),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热量总和,此热量总和通常是用该时期逐日气温的累积值表示,这个累积值就叫作积温,单位是度日。)</p><p>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根据材料一,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      ,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      ;(4分)。</p><p>(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8分)。</p><p>(3).黑龙江省地区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2分)。</p><p>(4).根据材料二,请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      (2分)。</p><p>(5).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此种农业类型在我国      地区还有分布。(4分)</p><p>龙川一中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p><p>地理答案</p><p>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个2分,共计40分。)</p><p>1 2 3 4 5 6 7 8 9 10</p><p>B B D D A C C C C D</p><p>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p><p>D A C B B D C C B C</p><p>二、综合题。(三题,共计60分。)</p><p>21. (1)23小时56分4秒   (2分)         15°∕小时   (2分)极点(2分)</p><p>(2).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纬线最长,往两极递减。(4分)</p><p>(3) 极点   (2分)</p><p>(4) 7时   7时      地方时   (6分)</p><p>22. (1).C   (2分)</p><p>(2).B   (2分)</p><p>(3).A   (2分)    商业区   (2分)      地处城市中心;交通便捷;客流量大。(6分)</p><p>(4)住宅区(2分)             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便于人们购物和上下班。(2分)</p><p>(5)工业区(2分)。</p><p>(6)A   (2分)。</p><p>23. (1)水稻 ; (2分) 小麦(2分)</p><p>(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 ;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土地肥沃;水资源较丰富。(8分)</p><p>(3)热量    (2分)</p><p>(4)全球气候变暖,积温增加. (2分),</p><p>(5)商品谷物农业,(2分)         西北    (2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