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p>对于高中同学,每天学习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知识就需要不断地归纳总结,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总结了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一定要仔细阅读哦!</p><p>一、 城市的不同等级</p><p>1、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p><p>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 大城市50-100万人口 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 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p><p>2、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p><p>3、 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p><p>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p><p>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丰富城市用地</p><p>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p><p>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p><p>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p><p>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p><p>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p><p>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p><p>4、中心地理论:</p><p>(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p><p>(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p><p>(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p><p>一、 什么是城市化</p><p>1、 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p><p>2、 城市化的标志:</p><p>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p><p>②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p><p>③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p><p>3、 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p><p>(1) 推力:哪些是的人群里开向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p><p>(2) 拉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p><p>4、 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p><p>5、 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p><p>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p><p>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p><p>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p><p>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国家</p><p>加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p><p>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p><p>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p><p>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 所处阶段 原因</p><p>发达国家 早</p><p>(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p><p>趋缓(停滞)</p><p>高</p><p>高(70%以上)</p><p>后期成熟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p><p>发展中国家 晚</p><p>(20世纪中叶) 速度加快 低 低(不到40%) 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 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经济迅速发展</p><p>4、 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p><p>逆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生活质量下降</p><p>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1、影响的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对水循环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p><p>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p><p>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p><p>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大家仔细品味了么,希望在学习上能够帮助到大家。</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