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3:57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地理综合试题设计

【背景材料】202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200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确定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p>【综合试题设计】</p><p>读下表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图1)。据此回答l~3题:</p><p><table align="center"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地貌类型</td><td>占土地面积比例</td><td>海拔(米)</td><td>粮食作物</td></tr><tr><td>平原</td><td>20%</td><td><200</td><td>水稻</td></tr><tr><td>丘陵</td><td>60%</td><td>200~500</td><td>水稻、冬小麦</td></tr><tr><td>中、低山</td><td>15%</td><td>500~2023</td><td>春小麦、马铃薯</td></tr><tr><td>高山</td><td>5%</td><td>>2023</td><td> </td></tr></tbody></table></p><p>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p><p>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p><p>2.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p><p>A.土地沙漠化 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p><p>3.影响该地区粮食作物生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p><p>A.热量 B.降水量 C.光照 D.农业科技</p><p>4.图2中①②③④为我国著名的商品农业基地,完成下列问题:</p><p>(l)①②③④四地区及对应的可能的优势农产品,正确的一组是()</p><p>A.①-甜菜、水稻、亚麻 B.②-棉花、水稻、油菜</p><p>C.③-甘蔗、水稻、甜菜 D.④-水稻、亚麻、甜菜</p><p>(2)试分析①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宜建哪些商品农业基地?发展商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p><p>5.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p><p>材料:在乌兹别克斯坦某一灌溉良好的绿洲上,土壤表面日平均温度比周围半沙漠地区低13℃~15℃,近地表(0.5米~1.0米)的日平均气温比周围半沙漠地区低3℃~5℃。绿洲的影响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小,但在200米的上空仍能感到绿洲的影响。</p><p>(1)把下列备选答案填入图3中的方框内,使之联系成立。</p><p>A.蒸腾作用增强 B.土壤热容量增大 C.空气湿度增大 D.最高温度降低 E.土壤湿度增大</p><p>(2)分析说明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的发展对土壤退化和沙化有什么作用?</p><p>(3)在干旱地区如果灌溉过度,可能会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p><p>6.从2023年起,我国一直存在粮食缺口。2023年中央政府提出的粮食预期生产目标是2023亿千克,当年的国内总需求大概是2023亿千克,有350亿千克的缺口。从2023年开始,我国增加了粮食的进口。读下表,分析回答有关问题:</p><p>表: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23年)</p><p><table align="center"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td><td>黑龙江</td><td>吉林</td><td>辽宁</td><td>上海</td><td>江苏</td><td>浙江</td><td>全国</td></tr><tr><td>人均耕地面积(公顷)</td><td>0.31</td><td>0.21</td><td>0.10</td><td>0.02</td><td>0.07</td><td>0.05</td><td>0.10</td></tr><tr><td>单位面积谷物产量</td></tr></tbody></table></p><p>(千克/公顷)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p><p>(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p><p>(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p><p>7.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图4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图4</p><p>(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p><p><table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区域</td><td>粮食作物</td><td>经济作物</td></tr><tr><td>甲</td><td> </td><td> </td></tr><tr><td>乙</td><td> </td><td> </td></tr></tbody></table></p><p>(2)图中甲地A、B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p><p>(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p><p>(4)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p><p>8.中央1号文件提出切实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继续搞好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淤地坝等多种措施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南方丘陵红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和西南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p><p>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图5),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p><p>(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p><p>(3)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p><p>(4)现代化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能起到良好的效率。请你设计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石漠化监测研究的方案,并提出治理的措施。</p><p>【参考答案】</p><p>1.C 2.D 3.A</p><p>4.(1)B (2)①地区为我国的珠江三角洲,有优势的农业发展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地处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泛;技术先进,粮食单产水平高等。宜建基地:商品粮基地,花卉、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基地。存在问题:地势低平,低洼易涝;人口稠密,商品率不高;宜农荒地少等。发展方向:克服低洼易涝地,发展基塘农业等新颖的混合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多种经营来提高商品率</p><p>5.(1)①E ②B ③C ④A ⑤D (2)灌溉使土壤水分增加,保护地表植被生长,有利于水土保持和肥力提高,能遏制土壤退化;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降水量和地表湿度,促进植被生长,可以减少沙漠化现象的发生。总体上看,灌溉能有效遏制土壤退化和沙化现象的发生 (3)如果灌溉过度,一方面会造成区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上升,产生土地盐渍化现象</p><p>6.(1)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较高 (2)有道理 东北平原目前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增产潜力大,同时还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以开垦,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总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可提供的商品粮将更多,而我国的其他一些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发展等原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目前单产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3)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投入较少等 (4)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证稳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p><p>7.(1)甲: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2)问题: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办法: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3)低温(热量条件较差) 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 (4)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p><p>8.(1)贵州 广西 (2)可溶性岩层(石灰岩)分布;气候湿润(降水量丰富) (3)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 (4)方案:①获得石漠化遥感影像资料(或建立石漠化遥感监测预报系统); ②建立石漠化数据库等分析模型,进行石漠化程度评价、GIS制图和分析(或查明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现状、分布和发展趋势等空间分布规律); ③揭示造成土地资源衰退和岩石逐渐裸露的主要原因; ④进行石漠化区的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进行综合对比及相关分析研究,多视角地揭示了喀斯特石漠化的生态经济效应与贫困效应等 措施:①各级政府和科研单位要搞好石漠化治理的规划,为大规模开展治理工作做好准备; ②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力度,大力推广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千方百计保护和恢复植被,把西南尽快建成我国最大的绿色资源库、水果基地和生态旅游乐园,遏制石漠化蔓延扩大; ③制定石漠化治理有关法规,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地理综合试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