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3:28

[中学地理论文]地理教材“四环节”编裁方式初探

<p>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蓝本。对于学校地理教材,如何选用现代地理知识,进行科 学的、创造性的编裁,使之既有利于学生感知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又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提高教学 效果,成了改变地理教学现状,摆脱地理教学困境的根本之路。本文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 多年的实践,对地理教材的编裁方式作些粗浅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之效。</p><p>一、地理教材编裁应以什么为主线</p><p>(一)传统地理教材表述中的问题</p><p>长期以来,地理教材以描述性的课文为主体,语言平铺直叙,表述方式沉闷。近几年的教材改革虽然强调 了图文并茂,增加了阅读材料,但仍显得灵活性、趣味性不够强,尤其是留给教师处理和加工的余地不大,缺 乏与教学内容配套、互补的练习系统,练习系统的地位、功能仍然偏弱。而且地理教材的教学内容、知识容量 偏多,显得面面俱到,知识点过分分散,重点不突出,关键不明显,使学生感知浅,巩固差,对重点内容无法 学深学透,使地理学习陷于“浅尝辄止”的境地。</p><p>(二)数学教材表述方式的启示</p><p>综观中学数学教材,其主要表述方式是“四环节”结构。即由公理(定理、定义)表述与论证系统,例题 分析与解答系统,课堂练习与提示系统,课外习题与校正系统四部分组成。这种表述使编裁能突出基本原理, 以练习为主线,自觉遵照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遵循了人的认识规律,体现了客观的教学规律。</p><p>(三)借鉴数学方法编裁地理教材</p><p>地理是一门融自然、社会、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地理知识既有地理名称、分布和数据等感性知识, 也有地理特征、规律和成因等理性知识;既有地理事实和材料(即“地”),也有地理原理和规律(即“理” ),“地”与“理”的密切结合,使地理学科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里的“理”就象数学中的公理、定 理、定义一样,具有普遍的适用于“地”的特点。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地理环境诸因素的密切联系,使地理知 识头绪繁杂,况且地域具有广泛性、交叉性的特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借鉴数学方法,抓住原理和规律等 关键知识,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p><p>二、地理教材“四环节”编裁方式的内容和原则</p><p>(一)“四环节”编裁方式的构成内容</p><p>1.抽取原理与分析论证 地理原理是在地理学习中起基础作用的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如地形、气候等地 理要素的形成、变化和分布规律,工业、城市等的分布特点和布局原则。地理原理是我们认识地理事物特征、 分析地理成因、进行地理评价、形成地理观念和环境意识的理论基础。抽取地理原理并加以分析论证,要求学 生掌握地理名词概念,了解各种地理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以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使知识的条理化 和系统化。</p><p>2.实例解释与个案解答 教学的具体化、形象化都离不开实例解释。地理原理是对各地地理事象的概括, 各地都有一定的地理事象或特殊事象(个案)能“验证”有关地理原理。“四环节”编裁教材要求地理教师能 选取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实例或个案,提供一定的区域或乡土素材,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地理原理。</p><p>3.课堂练习与自学辅导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关键,自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教材要明确提供 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供学生去练习、去思考、去自学。加强课堂练习与自学辅导,有利于调节课堂教学节奏 ,改变地理课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把课堂练习与自学辅导纳入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而不是教学的“附庸 ”,是“四环节”编裁方式的突出特点。</p><p>4.课外习题与反馈校正 课堂教学必须配有一定的课外习题,使学生的练习得以延伸。由于受地理是“副 科”等思想的影响,地理课外习题往往很少,或是习题仅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应确立课外练习也是学生学 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使学生通过课外练习和教师的校正反馈,达到熟能生巧的功效。</p><p>(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体现三大编裁原则</p><p>1.突出教学重点的实用性原则 传授地理知识、发展学生智能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地理教学的三大职能 ,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地理教学内容偏多,授课时间偏紧,教材编裁必须重视精选教学内容,坚持把 地理原理和规律摆在主导地位。例如,在教材整体上要突出大气环流和气候规律,板块构造学说及应用,自然 带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影响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因素等规律性的关键知识。同时,运用的事实和材料要典型,能 说明主要问题。具体的知识学生往往不可能完全记住,终生不忘,而能力和科学方法却会在各方面长期起作用 。地理智能要让学生掌握地理思维方法,培养读图填图绘图、天象气象地质观测、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实际 操作能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进一步学习、研究地理的方法。</p><p>2.强化练习系统的巩固性原则 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熟练基本技能,主要是通过经常、有效的练习和复习 巩固的。地理练习要具层次性、启发性和阶段性,要精选具有代表性、覆盖面大的习题,使每练一题都有收获 。如在编裁《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节教材时,我们抓住了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规律这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 生练习,使学生牢牢掌握“二分”、“二至”点的太阳直射情况,再学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就 比较容易了。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既可以是填图、解答、计算等书面作业形式,也可以是自学、阅读及考察 、调查等实践活动的形式。</p><p>3.紧密联系实际的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勤奋学习、发展智能的直接动力。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学 习的基本动力。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这是学生最 关心、最有兴趣的内容。地理教学要注意将趣味性有机地与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深入挖掘与生 产、生活实际有关的知识,或者把近期发生的与地理有关的现象引入教学中,用教材的理论予以科学解释。如 讲水能的特点可结合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讲西亚可结合海湾局势等内容。此外,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实地 考察或社会调查,在具体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p><p>三、关于构建新的地理教材表述体系</p><p>地理教材“四环节”编裁方式是对传统地理教材表述及编裁方式改革的一种探索。无论是区域地理,还是 系统地理,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均可以采用“四环节”方式编裁,因为任何一个地理教学单元均具有一定 的原理和规律,均可找出关键性的授课因子。比如气候形成因素与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农业生产两个单元的 教材编裁可如下表(见本文后附表)所示。“四环节”编裁的核心问题是抽取原理(规律)和设计练习。抽取 原理也即是抓住教学重点和关键、寻找教学突破口的过程,设计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四环 节”编裁方式必然带来对传统教材的重大调整和处理。比如我国的行政区划单元教材,传统的只安排了0.5课时 ,学生的巩固程度较差。我们在编裁中作了如下处理:课时增到1.5节,先阐明我国的区划方案和体系,31个省 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分布及政府驻地城市。再设计了下列例题和练习:(1)家乡所在省级区相邻的省(市、 区)名称;(2)北回归线、北纬30°线、北纬40°线、东经105°线各穿过哪些省区?(3)我国最东、南、西、北 省(区)的政府驻地城市是什么?(4)我国相邻的省(市、区)最多的省(区)是什么?(四川、内蒙古)说出 它们的邻省(区)名称(各八个)。(5)说出有关省(市、区)的邻省(区)名称。等等。我们认为学校教材在 合理选择现代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组织合理的教材结构和表述体系,以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这应是教 材革新的重大课题。</p><p>(附表)</p><p>环节 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农业生产 抽取原理 1.太阳辐射、 大气环 1.自然条件(气候、水源、</p><p>与 流、地面状况在气候形 地形、土壤)、社会经济条 分析论证 成中的作用。 2.家乡 件、农业技术改革对农业生</p><p>所属气候类型的特征 产的影响。2.家乡或某地</p><p>成因。 某些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分析</p><p>及评价。 实例解释 亚欧大陆亚热带两种 我国农业“南稻北麦”、“</p><p>与 气候类型和青藏高原 东农西牧”等事实材料。 个案解答 高原气候的形成、特</p><p>征和分布。 课堂练习 热带、极地气候类型 世界若干地区的农业生产条</p><p>与 的形成、特征和分布。 件分析。 自学辅导 课外习题 温带三种气候类型的 各地农业生产结构特点及其</p><p>与 形成、特征和分布。 原因。 反馈校正</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学地理论文]地理教材“四环节”编裁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