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3:23

如何把握有效地理教学的评价标准?

<p>前言:通过这次高中教学视导,我发现在评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怎么评?从哪些角度去点评?不同的个体,他的观察的角度不同,即评价的视角不同,结果就有差别?不管怎样,我想各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时,正确评价一节课,应该既可以促进授课的老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评课老师教学水平的提升。</p><p>听是评的基础,评是对听的提炼。一是听课要关注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的意图、目标的达成、师生的互动等方面;二是评课时要从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对课堂教学内容把握是否准确,尤其是对重点、难点的把握,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否真的有效,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把握基础上的问题设置能力和板图等基本功,课堂教学有没有特色和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p><p>教学案例,或许对大家有借鉴作用。下面的一个案例,是我在教学中做的,希望对大家有借鉴价值观,也期待着与大家共同交流,共促亳州地理教育之发展。</p><p>一、如何把握有效地理教学的评价标准?</p><p>(五)科学运用课程资源</p><p>案例:</p><p>课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p><p>师:(投影图片)一群瘦骨嶙峋的非洲儿童。</p><p>师:“同学们,从图片中你能看到什么?”</p><p>生:“贫穷、饥饿、苦难、……”,学生们踊跃回答。</p><p>师:“对,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地区会贫穷落后呢?本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如何呢?造成粮食问题日益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哪些?”(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睁大了眼睛看着我,但充满了渴望。)</p><p>自评:以图片导入,易于激发学生直观、形象的思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p><p>农村教师: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总结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从“贫穷、饥饿、苦难”到下面的三个问题,再到导入课题,有点突然。</p><p>教研组长:“对,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地区会贫穷落后呢?本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如何呢?造成粮食问题日益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哪些?”这三个问题间缺乏有机联系,由这三个问题导入,有点突然。</p><p>城市教师:从建构主义的角度讲,一是应注意知识间的生成和联系,降低难度利于动态的生成;二是应关注因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差异性而生成的动态的课程资源,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p><p>教研员:地理学有两个重要特征,即地域性和综合性。我认为,一是应该把投影图片(一群瘦骨嶙峋的非洲儿童)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图进行有效地链接,让学生能够从地图上知道图片的空间位置;二是对学生的回答应进行即时点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通过提出三个问题,进入导入课题,学生来不及思考,也没法思考。</p><p>针对最后一句的导入,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会这样点题:“同学们,非洲地区的儿童这么贫穷、饥饿,我们一起来分析该地区贫穷、落后、饥饿的原因,帮助他们摆脱饥饿、贫穷、苦难,好吗?”</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把握有效地理教学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