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3:21

用演示法讲清大气环流的成因

<p>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其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两部分组成。它是由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海陆热力差异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三圈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主体,三圈环流的形成既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其成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我通过在讲桌上演示的方法取得了甚至比课件更好的效果,现在把它介绍给大家。</p><p>单圈环流</p><p>1、假设地球不自转。</p><p>2、以北半球为例,把讲桌的最北边来代表北极,最南边代表赤道。先用两只手掌和拳头分别演示北极和赤道的冷却、受热,下降、上升,高气压、低气压。然后用手臂、手掌在讲桌上演示赤道与北极之间的这个热力环流圈,即单圈环流。教师应边讲边演示。</p><p>3、教师在讲桌上演示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演示。</p><p>4、叫一生到讲台上来演示。</p><p>三圈环流</p><p>1、 地球是自转的。</p><p>2、 低纬度环流圈。</p><p>(1)由赤道的上空高压区试图流向北极上空低压区的气流,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p><p>在高空先偏转成西南风、在北纬30度上空偏转成西风。</p><p>(2)用右手手掌和手臂演示高空西南风和西风的形成与方向,并演示在北纬30度的近地面因气流下沉形成副高。同时在讲桌上距赤道大约是三分之一讲桌长的位置放一根小棍(钢笔、铅笔等亦可)代表30度纬线。</p><p>(3)然后用左手臂和手掌演示近地面的东北信风的形成与风向。</p><p>(4)叫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演示</p><p>3、中纬度环流圈和高纬度环流圈</p><p>(1)在北纬30度与北极的正中间即北纬60度处放一根小棍代表副极地低气带。用左右手的手掌、手臂演示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形成。</p><p>(2)用双手掌和手臂演示极锋的形成,即它们相遇后上升。上升后又分别流向北纬30上空和北纬90上空。在高空,由北纬60度流向北纬90度气流先偏转成西南风后成西风;由北纬60度流向北纬30度气流先偏转成的是西北风后成西风。</p><p>(3)叫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演示。</p><p>通过这种演示的方法克服了教材上三圈环流立体感不强的弊端,尤其高空风向看不出来的毛病。加深了学生对三圈环流成因的理解,更加深了对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理解。这种演示的方法还使学生手脑并用,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演示法讲清大气环流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