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2:46

地理学家的国粹主义地理学思想论述

<p>政教社倡导国粹主义一方面缘起于对明治政府推行的以“鹿鸣馆外交”为表征的极端欧化主义政策的反拨,另一方面也是对明治政府藩阀独裁政治和言论弹压的正面对抗。明治维新以来,为了尽快赶上西欧文明发展的步伐,日本政府采取了近乎全盘西化的近代化建设举措,欧化主义成了明治前20年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潮。2023年,为了修改幕末开国时期与欧美国家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明治政府拆巨资修建了鹿鸣馆,政府高官在那里频频举办大型“踏舞会”,意图以交谊舞会、假面舞会的形式来建立日本与西欧国家的情感纽带,期待不平等条约的修正能够在优雅的音乐、华丽的舞步中、在与欧美国家的“平等交际”中达成。而在推行媚态外交的同时,明治政府对于再度兴起的自由民权运动却进行了严厉的弹压。2023年12月政府出台了《保安条例》,对各地的民权派志士进行了严厉的镇压。政府出动警察逮捕了民权派骨干分子,并以“阴谋煽动内乱、妨碍治安”等罪名将星亨、中江兆民、片岗健吉、尾崎行雄等570名民权志士逐出了东京。这一事件在不少知识分子中间引起了强烈的不满,自然也成了政教社国粹主义兴起的导火索之一。三宅雪岭在《谈自己》一书中对成立政教社、倡导国粹主义的初衷这样讲道:“一方面由于高官嬉戏于鹿鸣馆,丑声外漏,受到刺激。另一方面,政府执行保安条例,见枯芒而心惊,为其狼狈相所动,感到过于不成体统,以为必须对此有所表示”。③可见,对明治政府“外柔内硬”的反抗,是政教社倡导国粹主义的主要动因。</p><p>政教社所言的“国粹”指的是“一国特有的、国民共有的气质风尚,是无形的情感、思想、意识”,④换言之,“国粹”即是“国民性”、“国民精神”,而非人们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固有文化传统。⑤所谓的“国粹主义”指的是“强调国民精神发扬的主义”,它主张在引进西方文明、推进日本近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以符合日本人的“国民性”为标准,“以日本文化为主、西洋文化为客”,⑥要“以日本国粹之胃咀嚼消化泰西之文明”,⑦最终达成“日本式开化”。国粹主义虽然是政教社同人共同的思想理念和主张,但是,在对“国粹”、“国粹主义”的阐述方面,政教社同人的视角却各有不同。如菊池熊太郎将日本的“国粹”归结为“日本国民对皇室的感情”,希望通过培养和增进国民对帝室的情感来达到弘扬日本民族精神、维护日本民族独立的目的。哲学科出身的三宅雪岭站在对东西方文明哲学性思考的角度强调日本人应该重新整合东洋哲学,通过学术钻研,在世界上凸显自己的文化存在,彰显日本的“国粹”。而作为生物学、地理学爱好者的志贺重昂则将关注的视线投向了日本的风景。“从日本特有的地理环境(风景)中来寻找日本国粹和日本国民自我认同的依据是志贺重昂国粹主义思想的一个主要特点”。⑧早在政教社成立之前,志贺重昂就曾在德富苏峰创办的《国民之友》杂志第10号上发表了题为《如何使日本成为独立之日本》一文,阐述过他的“国粹主义地理学”主张。志贺重昂在文章中写到:“弥望一色如春海,樱花树上樱花朵朵盛开,红白浓淡相交辉映,无边无际,令人陶醉。于花幔缝隙之处,望芙蓉峰⑨顶,千仞之岳上,朝阳冉冉升起,映红天际。东海之波涛闪闪烁烁,变换着颜色,依稀掩映,渐渐与远处景色相接。———此花乃日本固有之物,此山乃日本固有之物,此水乃日本固有之物,既知此,则任何人皆不能不为日本风土之优美而叹赏,更何况生长栖息在日本土地上的大和民族,所谓‘人问敷岛⑩大和心,朝阳映照之下飘香的山樱’(中略),这并非是对自然流露之情的写实性描写,而是我欲利用此感情来论述,如何在隐约之间,使日本国家之基础得以强固。”辑讹辊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在志贺的眼里,“何谓日本?何谓日本固有之物?那便是美丽的风土”。志贺重昂不吝笔墨,用一大堆美词佳句来赞美日本风景的秀美,并不是文人墨客的感物伤怀或借景抒情,而是想通过对日本风景的赞美,激发起日本人对自己家园的热爱,使日本人树立起民族自尊和自信,从而阻止崇洋媚外的欧化风潮的进一步蔓延。在上面的引文中,志贺重昂尽管尚未开始使用“国粹”、“国粹主义”等词汇,也没有将风土与日本人的国民性联系在一起,但是,他的“国粹主义地理学”思想已经初露端倪。政教社成立以后,志贺重昂对他的国粹主义思想阐述即是沿着这一思路展开的。在《〈日本人〉怀抱宗旨之告白》一文中,志贺重昂开篇即写道:“圆锥形的火山,秀然挺拔于大海之上,屹立一万余仞,輰讹辊千年万年之冰雪,皑皑堆积于峰顶,此乃富士之峰,而几多山脉与之绵延相连,青翠的树木直插云霄,云海之中透出几分绿意,远处望去,恰似一幅活生生的图画,愈发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孕育出美术之观念。———我日本之海岛,点缀在温带圈的中央,沿岸均受到暖潮的洗涤,气候和煦,风土润泽,故樱花于此处盛开,与旭日交相辉映之处,一双丹顶鹤翱翔其间,观赏这般风景,人自然会养成温婉高尚之观念”。輱讹辊这是志贺重昂为阐述“国粹”的概念所作的文字铺垫,但其实这也正是志贺重昂想要特别强调的日本国粹的本源。志贺重昂首先列举了富士山、樱花、日本的地理环境、气候,指出了日本风景独特的美,然后向人们阐明,所谓日本的“国粹”,正是在这样的风土美景中孕育出来的。“环绕日本海岛的天文、地理、风土、气象、寒温、燥湿、地质、水陆分布、山脉、河流、动物、植物、景色等万般围外物之感化及化学反应,千年万年之习惯、视听、经历,使生息于此、往来于其间、耳闻目睹这般变化的大和民族在冥冥隐约之间孕育并发达出一种特殊的国粹(Nationality)”。輲讹辊这说明,一方面志贺重昂受西方“地理环境决定论”辏讹辊思潮的影响,认为地理环境、风景是决定一国国民性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志贺重昂也是有意识地将地理、风土融入到了他的国粹主义思想中,欲通过对日本风土的赞美唤起国民对日本的热爱,换言之,即志贺重昂的地理学知识是服务于他的国粹主义思想宣传的。志贺重昂在政教社成立初期所阐述的国粹主义“风景论”虽然不乏对日本风景的溢美之词,但这个时候的志贺重昂还没有倒向所谓“日本风景秀绝万邦”的唯我独尊的极端民族主义阵营,在他的视线里还能看到他国与众不同的风景的存在。如他在《日本前途之国是当选定‘国粹保存旨义’》文中强调:“如同每一个人皆各有所长一样,每个国家也必定有其独特之长处。英国虽土壤贫瘠,然四周皆有烟波浩渺之海水环绕之,其地形使其全然化成一商业国,亦在其国民中间胚胎发育出一种特殊的国粹。法国人生长在南方温暖地带,国家建于鸟语花香之处,缘此胚胎发育出一种特殊的国粹”。輴讹辊即每一个国家由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的不同,都会在“隐约之间”孕育成该民族独有的一种气质,这种气质是吸收了天地自然之灵气,经过“千古万古”历史的积淀,遗传醇化而来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一国之藗”———“国粹”。这种“国粹”应当保存之、助长之。由上不难看出,此时志贺重昂的国粹主义地理学理论主要表达的是弱小民族希望维护国家独立、谋求国际平等的强烈愿望,带有明显的“防御型民族主义”的特征。</p><p>2023年,志贺重昂出版了他的国粹主义经典着述《日本风景论》。如前所述,作为地理学者和生物学者,志贺重昂的国粹主义思想始终是围绕着“风景”展开的。《日本风景论》即是这样一部旨在论述日本风景之美的集大成之作。《日本风景论》共由八个部分的内容组成,其中包括:(一)绪论、(二)日本气候海洋之多变多样、(三)日本水蒸气量之丰沛、(四)日本火山岩之多、(五)、日本流水侵蚀激烈、(六)寄予日本文人、词客、画师、雕刻家、风雅之高人能士、(七)日本风景的保护、(八)亚洲大陆地质的钻研、寄予日本地理学家。在《绪论》中,志贺重昂开宗明义即言:“江山洵美是吾乡,世人没有不赞美自己故乡之洵美的。———此乃一种观念。然日本人称赞日本江山之洵美,并非只因其热爱故乡之情,实因日本江山之绝对洵美。———想来,自然浩浩之造化,如能工巧匠独钟情于日本。此乃日本风景秀绝于万邦之所因”。輵讹辊即志贺重昂认为,热爱自己的故乡是人之常情,然而,日本人赞颂自己江山之洵美,并不是单单出于热爱故乡之情,而是因为日本江山之秀美是万邦无可比拟的,日本的风景之美是大自然冥冥之中的造化,是自然之神的垂青。这里志贺重昂关照的不是风景的“普遍性”,而是日本风景的“特殊性”。强调日本风景的“绝特”是志贺重昂赋予《日本风景论》的主题。在《日本风景论》里,志贺重昂首先将日本风景的特点概括为“潇洒、美、跌宕”。对于日本风景的“潇洒”,志贺这样论述道:“长竹三竿,诗人之家。梅花百株,高士之宅。此为欧美各国难得一见之景物。———日本风景之潇洒,如此这般。然潇洒之藗,当数日本之秋。———清爽的秋风吹遍八十余洲。欧美各国罕有的白桐树,泛黄的树叶随着笛声、捣衣声飘落。鸿雁因朔北地方缺少食饵,遂成群结队,竞相渡过寒云,飞往日本南方食饵富饶之地,停留在蓼汀芦渚之间。时下,植物中黄色素的代表、且欧美诸邦难以得见的公孙树,树叶如堆满了黄金一般。日本不仅生长着许多植物黄色素的代表,堪称植物中红色素代表的槭树也遍及日本全国各地。槭树、———三角枫等十八种红叶一齐红遍山野,宛若天女晒出的云锦一般,实在是潇洒与美齐具。想来,这般大景观,欧美各国多不能见。英国人自尊自大,动辄夸耀泰晤士河畔九月的秋色。然而,英国绝无槭树,无槭树之地,又如何能知秋之大观呢?”輶讹辊这段优美的文字的确把日本景色的潇洒之处、妙处描写得如画中美景,引人入胜。然而,我们也不难看出,志贺重昂在赞扬日本风景之美的时候,总是在有意识地贬低别国的风景,把日本风景视作日本独有、他国绝无的“特绝”的存在。这种唯我独美、唯我独尊的优越意识是贯穿《日本风景论》的一条主线。下面再让我们看看志贺重昂是如何描绘日本风景之“美”的。“绿杨如烟如画环抱名古屋城,阁楼高低错落隐现其中。桃山(山城)落花,乱点如红雨,似锦绣铺地。———川中岛西部,菜花麦苗,黄绿绣错,千曲川蜿蜒其间,上野、信浓群峰,浓淡错落有致,缭绕于地平线上。———肥后山间,俯瞰山谷,深达数百尺,谷中有人家数户,掩映在翠色之中,一抹炊烟,鸡声犬声相闻。———日本风景之美如此这般。然美之精华要数日本之春。支那人、朝鲜人动辄称‘莺花三月’,他们真知‘莺花’之真面目吗?汉土无樱,亦无莺。非无樱,乃无我樱也。莺亦然。彼处有莺,其形大,色殊,其声之美妙不及我莺。———樱花不及我花之艳,黄莺不及我声之美,此可谓无樱无莺也。———支那人、朝鲜人不知‘莺花’之真面目。至于欧美诸国,初春无梅,晚春无樱,其春终究无从提及矣”。輷讹辊这里,志贺重昂一方面列举了名古屋、桃山山城、信浓、肥前、筑后等地的风景之美,并将樱花的美艳和黄莺的叫声作为日本春天美景的代表风物,另一方面又将中国的樱花、黄莺与日本做了优劣对比,得出“汉土无樱亦无莺”的结论。他甚至认为,欧美各国“初春无梅,晚春无樱”,谈不上有什么春天。至于“跌宕”,志贺举出了那须的旷野、太平洋上的怒涛、周边一望无际的大海、雷雨等景物来作支撑。也许是日本国中能用“跌宕”来形容的风景原本并不多见的缘故,志贺对于日本风景之“跌宕”的描写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只是简单地列举了几个“意境”,但是,其字里行间依然不乏对日本风景之美的自负。志贺重昂认为,日本风景之所以如此“潇洒、美、跌宕”,是因为“日本气候以及海洋多变多样”、“日本有丰沛的水蒸气”、“日本火山岩很多”、“日本流水侵蚀激烈”的缘故。而这些皆为大自然的“神功妙笔”。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志贺以他地理学家、博物学家的实学知识和文学家的素养,对日本列岛的地貌、气候、河流、火山岩、湖泊、生物、植物做了详尽的考察和介绍。当然,在论述日本风景优美的同时,他始终没有忘记与其它国家的风景进行比较。比如,在介绍日本火山岩对于形成日本风景的重要性时,志贺重昂传门辟出一节将日本的风景与中国、朝鲜半岛的风景做了对比,他说:“日本表土的五分之一由火山岩而成,由此即知景物之警拔俊秀。朝鲜地质大多系原始纪、太古纪,火山岩甚少。至于支那,茫茫北方皆系第四世纪地层,平坦的水成岩绵亘约四万两千方里,称之为‘黄土’。浑浊的黄河水曲折奔腾,注入黄海,大地之</p><p>景色可谓黄云惨澹,满眼望去尽是黄色。无有一山一峰耸起,风物之单调真个能倦杀路人。如遇北风自蒙古而下,则黄风遮天蔽月,———此即支那诗人动辄即言‘黄尘万丈’之所因。在日本这般火山岩国,所到之处皆净山澄水,此言自不可用。———至于南方,十中有七、八为太古纪、中古纪岩石,森林几千年来滥伐无度,巨木高树稀少,———(文人墨客)只能作画聊以自慰”。輮讹辇志贺重昂把黄土高原上的地貌、景物作为中国北方的“写照”大加渲染,而对于山清水秀的南方,则含混其词地用滥伐森林来表示中国无“巨木高树”。在志贺重昂的笔下,中国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几乎无任何像样的“风景”可言,与到处都是火山岩的、风景“绝特”的日本是难以比拟的。这里,志贺重昂首先从风景的角度把中国这个老大帝国从亚洲一等国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在与中国、朝鲜进行过比较以后,志贺重昂进一步提出了“日本之火山乃‘名山’之标准”,“富士山乃‘名山’中的‘名山’”的主张。显然,志贺力图说明的是日本风景不仅优越于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甚至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日本风景可谓是“秀绝万邦”。按照他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一国之“国粹”“皆为适应其所在外围物的感化,于隐约之间胚胎发育而成”,那么,日本优美的风景胚胎发育出来的“国粹”即日本民族的气质、国民性自然也是优秀的,再进一步明言,也就等于说大和民族与生俱来就是一个优秀的民族,风景即如其民族的血脉,风景之优雅,即如其血脉之高贵。从《日本风景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志贺重昂的国粹主义地理学、“风景论”的“经世致用性”已经从起初的“唤起爱国心”导向了严重的“爱国偏执”。</p><p>辑讹辇这本看似描绘风景的着作,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浓厚的“唯我独尊”、“唯我独美”的狭隘民族主义气息。不仅如此,志贺重昂在《日本风景论》中还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的殖民扩张思想。如在该书的结尾部分,志贺这样写道:“皇天将洵美之国土赐予日本民族,今后将更加扩大。———如今我皇之版图已扩张至台湾岛,日本风景圈里有了新的热带圈里的景象加入,一年后,山东半岛也会收入我皇版图。———余欲描绘新山河之云烟水光,扩充《日本风景论》之材料,改刷重版,以博风雅之士、雕刻家、画家、词客、文人之欢颜。———以我富士山为‘岱宗’,———台湾最高峰玉山形状宛如富士山,今可改名为‘台湾富士’,山东省的泰山,来年可改称‘山东富士’。”輰讹辇刚刚还对中国风景嗤之以鼻的志贺重昂,这时笔锋一转,却又对台湾的玉峰山、山东的泰山不吝溢美之词,并“欲描绘新山河之云烟水光”,以飨文人墨客。这种思维的矛盾性,我们只能有一种解释,即在志贺重昂看来,只要是日本的,就是最美的。志贺重昂的《日本风景论》于2023年10月27日由政教社出版发行,时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时期。该书出版以后,立即成了畅销书,初版三周时间不到,就一售而空。此后又多次重印,至2023年4月,该书共印刷发行了14次。关于《日本风景论》的书评数量之可观也是日本出版界罕见的,初版仅一个月,东京、大阪以及其它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上发表的该书书评就有48篇之多。輱讹辇如有读者称:“如今征清之师连战连胜,威慑清廷,令万国惊叹。———所谓大胜利之大原因者,何也?此即大日本之精神。此精神固然无法目睹,不可耳闻,然我大日本国民生来即俱有之,遗传与感应陶冶了世世代代的子孙,亘古不渝。近来,志贺矧川氏着《日本风景论》(中略),详尽论述日本风景卓绝于万国之所因,———细致周到地阐明了山水究竟与日本国民性情之间有何关系。此书对日本大胜利之原因有着深刻的观察,今日此书出版可以说绝非偶然”。輲讹辇像上述这位作者一样将《日本风景论》与当时日本正在进行的对外战争联系起来,从“日本精神”、日本国民性的角度来理解“日本风景”,理解战争的人不在少数。这些足以说明《日本风景论》在当时日本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p><p>通过以上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出,从政教社成立到《日本风景论》的出版,志贺重昂的国粹主义地理学思想经历了一个明显的质的蜕变过程,由初期的“国粹保存”演变为宣扬“日本民族优越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政教社的国粹主义经历了一个由防御型民族主义向进攻型民族主义转变的过程。国粹主义兴起之初,主张要以“国粹”为纽带,增进日本国民的文化一体感,强调要以符合日本的国情、民情为前提,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化。它着力要解决的是如何强化日本民族的独立意识,避免日本在追赶西方的近代化过程中迷失自我。其文化主张不仅体现了民族独立的气节,也体现了“民族文化对欧化的吸纳和整合”,辏讹辇具有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合理主义、理性主义的一面。但是,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原本是健康的因子却在“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生存信条的作用下发生了异变,膨胀为“唯我独美”“唯我独尊”的“日本民族优越论”。作为民间自发生成的一股民族主义思潮,国粹主义不仅在近代日本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宣扬的“日本民族优越论”也成了当代日本民族主义的历史文化源头</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理学家的国粹主义地理学思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