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2:43

鲁教版高一地理下册《交通运输布局》练习题及答案

<p>知识需要不断地积累,通过做练习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提供了交通运输布局练习题及答案,欢迎阅读。</p><p>1.如图为a城到b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8千米,建设费用31亿元,比甲方案的预算费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 )</p><p>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 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p><p>③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 ④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p><p>A.①②   B.①④</p><p>C.②③   D.③④</p><p>解析:选D。主要考查了影响交通线的主要区位因素。甲方案穿越风景名胜区,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经过城镇少,不利于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p><p>香港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下图,完成2~3题。</p><p>2.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p><p>A.地平坡缓   B.岛多浪小</p><p>C.滩阔岸直   D.河多沙厚</p><p>3.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是( )</p><p>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   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p><p>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   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和社会经济条件(腹地、城市依托)。第2题可用排除法,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排除A、C两项;香港为岛屿,河流流量不大,泥沙不多,排除D项。第3题,香港地区平地面积狭小,填海造陆可增加陆地面积,填海造陆形成的开阔陆域为港口的建设、地面的建筑以及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保障。</p><p>答案:2.B 3.D</p><p>下图为西方某国统计的交通工具运行目的的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p><p>4.图中两条曲线可能是( )</p><p>A.实线上是上、下班交通,虚线是购物交通</p><p>B.实线是购物交通,虚线是上、下班交通</p><p>C.实线是货物交通,虚线是购物交通</p><p>D.实线是购物交通,虚线是货物交通</p><p>5.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p><p>A.大力发展私人汽车</p><p>B.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p><p>C.限制汽车发展,鼓励使用自行车</p><p>D.建设市内铁路网</p><p>解析:第4题,图中实线高峰是早上7时和下午18时,很明显是上、下班交通高峰车流;图中虚线无明显的高峰,从上午9时至20时此类交通明显较多,应该是购物交通。第5题,私人汽车、自行车占用道路多,载人量少,发展私人汽车、自行车,不仅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反而会加剧交通拥堵;市内铁路会影响其他道路的正常通行,且大气、噪声污染也较严重,不适宜作市内交通工具。</p><p>答案:4.A 5.B</p><p>6.2023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且于2023年7月1日全线试运营,从此x藏不通铁路的历史画上句号。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格尔木—拉萨段长2023千米)的高原铁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1)与x藏地区原有的主要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建设青藏铁路要克服的三大世界性难题是什么?</p><p>(3)青藏铁路建设将最大限度地促进哪种产业的发展( )</p><p>A.畜牧业 B.旅游业</p><p>C.矿产资源开发   D.电子工业</p><p>(4)青藏铁路的修建,说明现代影响铁路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因素。</p><p>(5)青藏地区发展航空运输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有哪些?</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的特点、区位及影响因素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线的建设与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第(1)题,主要考查铁路运输的优点,通过对铁路运输优点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建设青藏铁路对青藏地区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2)题,青藏铁路建设要解决的三大世界性难题为:①高原多年冻土,施工困难;②生态脆弱;③高寒缺氧。第(3)题,青藏铁路的建设将促进青藏旅游业的发展。第(4)、(5)题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因素,即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其中,影响现代铁路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影响青藏地区发展航空运输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等方面去分析。</p><p>答案:(1)运量大,成本低,连续性好</p><p>(2)冻土广布;生态脆弱;高寒缺氧。</p><p>(3)B (4)社会经济</p><p>(5)有利:空气洁净,能见度高;对地面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p><p>不利:地势高,地形复杂;气流不稳定;气候寒冷,天气多变。</p><p>一、选择题</p><p>在下图所示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5°E,28°N)到B城的公路,分析完成1~2题。</p><p>1.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方案为( )</p><p>A.①   B.②</p><p>C.③   D.④</p><p>2.一般说来,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p><p>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p><p>C.气候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p><p>解析:第1题,在山区修路最好沿等高线修建,因为坡度不大,施工容易,交通安全,故C为正确选项。第2题,一般说来,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区位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故D为正确选项。</p><p>答案:1.C 2.D</p><p>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交通运输网中的点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据此回答3~4题。</p><p>3.下列属于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的是( )</p><p>A.旅客和货物   B.汽车、轮船、飞机、火车</p><p>C.车站、飞机场、港口等   D.铁路、公路、航道、管道</p><p>4.在现代铁路建设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p><p>A.地形、气候因素   B.水文、气候因素</p><p>C.社会、经济因素   D.水文、地质因素</p><p>解析:第3题,由材料知,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而选项A、B、C、D分别代表如下所示:</p><p>A.交通运输对象;B.交通运输工具;C.交通运输站点;D.交通运输线。第4题,对现代交通运输线的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p><p>答案:3.D 4.C</p><p>(2023年广州联考)下图是我国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河流中游有棉花生产基地,下游有未开发的风景区。铁路从B延长铺设到C城市后,B城市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转变。据图回答5~6题。</p><p>5.关于A、B、C三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A城的主导工业部门是化学工业</p><p>B.B城市原有的经济结构以旅游业为主</p><p>C.B城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p><p>D.C城因铁路建设而兴起</p><p>6.为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完善交通运输网,准备新修建交通线路,下列线路设计及理由合理的是( )</p><p>①铁路连接E——C,理由是输出钢材、铁矿石、机械产品等</p><p>②高速公路连接E——C,理由是扩大E港口的腹地</p><p>③铁路连接C——F——G,理由是建设新的出海通道</p><p>④高速公路连接C——F——G,理由是发展旅游业</p><p>A.①②   B.②③</p><p>C.②④   D.①④</p><p>解析:由图中信息,不难确定A城主导工业应为棉纺织工业,B城原有经济结构以煤炭业为主;C城因铁矿开采而形成,故5题选C;分析图中信息,结合①②③④可知①④符合题目要求,故6题选D。</p><p>答案:5.C 6.D</p><p>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7~8题。</p><p>7.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p><p>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p><p>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p><p>8.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①线和②线两个方案,②线方案与①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p><p>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p><p>B.坡度较平缓</p><p>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p><p>D.连接多个居民点</p><p>答案:7.A 8.C</p><p>读下图,完成9~11题。</p><p>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条件最好的是 ( )</p><p>A.甲   B.乙</p><p>C.丙   D.丁</p><p>1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最容易发生泥沙淤积的是( )</p><p>A.甲   B.乙</p><p>C.丙   D.丁</p><p>1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建盐场的是( )</p><p>A.甲    B.乙</p><p>C.丙   D.丁</p><p>解析:甲处有天然海湾,并且位于背风坡,风平浪静;而丙、乙位于迎风坡,风浪较大;丁则位于河口,泥沙容易淤积。从风向来看,乙、丙位于迎风坡,多阴雨天气,不适宜于晒盐;从海岸类型来看,甲、乙、丙均为岩岸,不宜建盐场。综合考虑,尽管丁处位于河口,盐度偏低,但为沙岸,位于背风坡,加上靠近都市,接近消费市场,因此丁处适宜建盐场。</p><p>答案:9.A 10.D 11.D</p><p>二、综合题</p><p>1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1:读下图。</p><p>材料2:中新社北京2023年7月28日电 中国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28日介绍说,京沪高速铁路预计总投资达2 209亿元人民币,可为铁路沿线和相关行业带来200余万个就业岗位。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最高时速可达到380千米,堪称“陆地飞行”;一个长编组的列车可以运送1 000多人,每隔3分钟就可以开出一趟列车,运力强大。京沪高铁预计年底完成铺轨,2023年前建成通车。</p><p>(1)图示南北地区可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势互补。大量南运的资源是________,主要利用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p><p>(2)简要分析建设京沪高铁的有利区位因素有哪些?</p><p>(3)简要分析建设京沪高铁的重大意义。</p><p>解析:交通运输线的密度与地区的人口分布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思考各问题、结合相关知识可解答各小题。</p><p>答案:(1)煤炭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2)所经地区地势平坦,起伏小;沿线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合理布局铁路网,减缓南北运输压力;先进的科技是保证。 (3)从根本上解决京沪通道运输压力紧张状况;密切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城市群的联系;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缩短沿线城市间的出行时间,促进旅游业的发展。</p><p>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p><p>(1)某海港城市要建一港口,有A、B、C、D、E五种方案,从港口建设的影响因素考虑:</p><p>①可否选择A、E方案?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②可否选择B方案?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③相比较而言,选择________方案比较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若准备建一机场,在①与②两地中确定了①处,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p><p>A.①处离城市较远B.②处降水较多</p><p>C.①处的资源丰富D.②处地形不够开阔</p><p>解析:从图中反映的信息看,该题考查的是地形、坡度、水深等自然条件对港口、飞机场等交通运输点的影响。(1)影响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主要是航行、停泊、筑港等条件。A、E两处位于海湾出口的两侧半岛前端,虽然水位较深,但风浪较大,不利于船舶停泊。B处位于海湾内,但从海水等深线看,水较浅,不利于船只航行。相比较而言,D处航道较深且港湾内风浪较小,有利于船只航行及停泊;周围地势开阔平坦,利于筑港。(2)从图中的比例尺和等高距来看,①②两处的地形条件差不多,但②处位于城市和拟建港区之间,而①处相对离城市和拟建港区较远。</p><p>答案:(1)①否 位于半岛顶端,风浪较大 ②否 水较浅,不利于船只航行 ③D 航道较深,有利于船只航行,且港湾内风浪较小,有利于船只停泊;周围地势开阔平坦,利于筑港 (2)A</p><p>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提供的交通运输布局练习题及答案,大家感觉是不是很有用呢?更多资料尽在优学地理网。</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鲁教版高一地理下册《交通运输布局》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