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2:38

高一地理下册第五章综合测试题:必修3

<p>想要学习进步,就要不停地对所学的知识勤加练习,因此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整理高一地理下册第五章综合测试题,供大家参考。</p><p>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p><p>1.西气东输工程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属于西部地带的是(    )</p><p>A.新甘晋宁B.甘陕豫苏</p><p>C.新甘陕宁D.晋苏沪陕]</p><p>2.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    )</p><p>①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改善沿线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p><p>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取代煤炭的能源地位,改善了大气环境</p><p>A.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 ②④</p><p>3.为了吸引外资,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目的主要是为了(    )</p><p>A.扩大市场B.降低劳动力价格</p><p>C.降低内部交易成本D.降低地价</p><p>4.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中国兴办汽车厂,主要原因是 (    )</p><p>A.利用大量劳动力B.近原材料产地</p><p>C.交通运输条件便利D.广阔的消费市场</p><p>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利用了(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了(    )</p><p>A.京杭运河 B.丹江口水库 C.三峡水库 D.金沙江</p><p>6.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在我国设立分公司通常在沿海中心城市,主要原因是沿海中心城市具有的优势是:(    )</p><p>①社会协作条件好 ②市场区域广大 ③气候温暖湿润 ④水源充足 ⑤货物运输便利</p><p>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p><p>7.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激活了沿途省份那些工业部门(    )</p><p>A.钢铁、建筑、水泥、建材 B.纺织、食品</p><p>C.机械电子、运输、生物工程 D.汽车、飞机制造</p><p>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图1),回答8-10题。</p><p>8.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p><p>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p><p>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p><p>9.“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p><p>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p><p>10.“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p><p>① 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p><p>② 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p><p>③ 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p><p>④ 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p><p>⑤ “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p><p>⑥ “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p><p>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p><p>二、综合题(共20分)</p><p>11读下图,回答问题。</p><p>(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p><p>(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p><p>(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p><p>(4)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p><p>12.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p><p>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p><p>(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_________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_______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_________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p><p>(2)结合所学简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p><p>(3)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比较区位优势?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p><p>(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产业生产布局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p><p>参考答案</p><p>1-10:AABCD CDCDC</p><p>11.(1)河谷地形   (2)8纬度差异   (3)降水量少,径流量小;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4)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p><p>12(1)劳动密集 加工 销售(2)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3)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措施: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创新环境、防止工业污染(答出两项即可)(4)布局特点:汽车整车厂及其零部件厂在地理上集聚(以集群方式布局) 形成原因:及时交货、减少运费;便于交流协作与技术创新</p><p>上文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下册第五章综合测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相关内容尽在优学地理网。</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地理下册第五章综合测试题: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