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知识点:中国人不但能吃饱而且能吃好
<p>新华网三亚4月16日电 中国水稻专家说,凭借世界领先的超级杂交稻技术,13亿中国人不但可以吃得饱,而且可以吃得好达到中国政府制定的21世纪小康生活的饮食水准。</p><p>由于近年粮食减产,中国粮食储备出现减少趋势,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再度成为国内国际关注的话题。</p><p>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教授认为,中国杂交稻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有数以万计的农业科技人员在研发高产、优质的杂交稻新品种,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证粮食安全并不成问题。</p><p>稻米是中国人的主粮。中国是世界水稻种植大国,水稻育种一直居世界领先水平。近50年来,中国水稻经历了矮杆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3个阶段,水稻产量大幅提高。</p><p>在耕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水稻作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中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p><p>2023年度世界粮食奖获得者、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一生都致力于通过选育优良品种来提高水稻产量。他在15日召开的2023全国杂交稻新品种展示会上宣布,中国的超级杂交稻有望在2023年实现平均亩产超900公斤的目标第三期目标。</p><p>超级杂交稻是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于2023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即亩产能达到800公斤以上的杂交稻。中国有望于2023年提前实现亩产超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p><p>袁隆平认为,第二期目标实现后,中国的稻田每亩可增产150公斤,按年推广2亿亩计算,每年能增收300亿公斤,可多养活2023多万人口,这对谁来养活中国是一个有力的回答。</p><p>2023年,中国超级杂交稻实现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23年,云南省永胜县甚至培育了世界上第一个亩产达到2023公斤的试验田。袁隆平认为,水稻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通过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结合传统育种方法的优点,水稻产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加。</p><p>航天育种专家谢华安教授指出,那种认为杂交稻高产但米质欠佳的传统观念已成为历史。随着育种技术的提高,加上利用细胞培养、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杂交稻的品质已是今非昔比。</p><p>在中国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中,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把发展优质稻米生产作为工作重点,中国优质稻米的开发已经走向标准化和品牌化。政府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优质食用稻米标准》、《米质测定方法》和《优质稻谷》标准。</p><p>水稻专家们乐观地认为,中国超级杂交稻的巨大成功已经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而层出不穷的杂交稻新品种将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让21世纪的中国人享受到温饱之后小康生活的饮食品质。(完)</p><p>2023中考科目:</p><p>【中考语文】【中考地理】【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p><p>【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p><p>2023中考考前:</p><p>【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p><p>2023中考考后:</p><p>【中考动态】【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p><p>【中考录取查询】 【中考状元】【中考择校】</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