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二地理下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练习题
<p>知识需要不断地积累,通过做练习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提供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练习题,欢迎阅读。</p><p>1.图中a、b、c、d、e五区域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p><p>A.a、b、c B.c、d、e C.a、b、e D.a、c、d</p><p>2.有关美国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p><p>B.温带草原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带分布在温带草原气候区</p><p>C.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棉花带以北</p><p>D.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可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有利于科学管理和机械化作业</p><p>3.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主要原因是( )</p><p>A.纬度偏高,气温低,作物生长期不足</p><p>B.地面起伏大,发展耕作农业有困难</p><p>C.人口、城市集中,便于供给牛肉、蛋、奶</p><p>D.水资源紧缺,发展灌溉农业有难度</p><p>解析:第1题,图中a、d为小麦带,c为玉米带,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第2题,棉花带分布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区,乳畜带分布在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区,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棉花带以南,因此A、B、C三项错。第3题,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即人口、城市集中。</p><p>答案:1.D 2.D 3.C</p><p>读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图,完成第4~5题。</p><p>4.图示地区的小麦带与我国哪一地区的小麦播种时间相同?( )</p><p>A.宁夏平原 B.东北平原</p><p>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p><p>5.美国棉花带的自然条件和下列哪一地区的棉花生产的自然条件相似?( )</p><p>A.长江流域棉区 B.中亚棉区</p><p>C.新疆棉区 D.尼罗河流域棉区</p><p>解析:第4题,图中小麦区种植冬小麦,和我国的华北地区相同。第5题,美国的棉花带位于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和我国的长江流域棉区条件相似,其他地区都是降水稀少、光照充足的地区。</p><p>答案:4.D 5.A</p><p>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完成第6~8题。</p><p>6.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不包括( )</p><p>A.土地广阔,便于机械化耕作</p><p>B.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p><p>C.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p><p>D.低温时间长,病虫害少</p><p>7.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p><p>A.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p><p>B.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p><p>C.风沙危害,土地荒漠化</p><p>D.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p><p>8.当地人们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 )</p><p>①减少风的侵蚀 防止冻土扩大 增加土壤水分 降低地面辐射</p><p>A. B.②④ C.①④ D.②③</p><p>解析:第6题,从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农垦区纬度较高,光热不足。第7题,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冬春季多大风,人类垦殖导致地表植被减少,使土地沙化。第8题,在田间留作物残茬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同时截留水分,抑制土地荒漠化。</p><p>答案:6.C 7.C 8.A</p><p>位于粤北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的欧村,地处105国道边,距河源市区140千米,与广州市最近距离241千米。该村现有32户共201人。现有水田6.63公顷,旱地5.3公顷,山林近333.3公顷;有水域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水库。保留着较完整的围屋,其中70%具有上百年历史。欧村现有劳动力60人,年人均纯收入仅有600元左右。据此完成第9~10题。</p><p>9.下列关于欧村资源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劳动力资源丰富</p><p>B.水源充足,土地资源丰富</p><p>C.土地生产力高</p><p>D.环境优美,社会协作条件好</p><p>10.为了因地制宜,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适合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是( )</p><p>A.观光农业和旅游业 B.出口加工工业</p><p>C.园艺业和家禽饲养业 D.商品谷物农业</p><p>解析:第9题,由材料可知,劳动力只有60人,而总人口201人,劳动力不足,人均收入低,且土地以林地为主,土地生产力较低,人均收入低,说明社会协作条件不理想。第10题,该地林地、水域面积广阔,可发展观光农业,且围屋历史悠久,可发展旅游业。</p><p>答案:9.B 10.A</p><p>中部地区是指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中部崛起战略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据此完成第11~13题。</p><p>11.关于中部地区农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p><p>农业区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 有我国多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主要的农作物有小麦、油菜、水稻等 本区域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灌溉</p><p>A.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p><p>12.连续几年粮价低迷,种粮难保本,弄不好就赔钱,成了大多数农民的心病。可是在洞庭湖区,却有几个种粮大户承包数百公顷粮田,生产、加工一体化获得了极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些种粮大户在粮价低迷的情况下种粮食之所以能获得极可观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因为( )</p><p>大规模生产活动能降低生产成本 粮食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他们生产的粮食价格低廉很容易销售 他们生产的粮食品质优良因此价格比其他农户高</p><p>A.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13.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 )</p><p>A.政府增加对农民的财政补贴</p><p>B.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p><p>C.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p><p>D.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p><p>解析:第11题,中部地区地跨南北方,南方地区降水比较丰富,正常的情况下水资源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第12题,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深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第13题,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p><p>答案:11.C 12.A 13.C</p><p>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2023年和2023年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第14~15题。</p><p>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p><p>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p><p>14.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p><p>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p><p>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p><p>15.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p><p>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p><p>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p><p>解析:从“辽宁西北部某地”这一条件可以看出,该地靠近内蒙古高原,处在农牧过渡带;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从2023年耕地挤占了大量湖泊,湖泊面积减小。第14题,湖泊面积减小,空气湿度会减小,水生生物物种会减少,干旱、洪涝的频率会增加,故B、C、D三项错误;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湖泊面积减小,土地次生盐渍化会加剧。第15题,该地处在半湿润、半干旱区的过渡带,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适合发展基塘生产,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和大牧场放牧业,而应该退耕还湖,发展节水灌溉农业。</p><p>答案:14.A 15.C</p><p>16.读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甲)和美国本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乙),完成下列各题。</p><p>图甲 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p><p>图乙 美国本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p><p>(1)读图,说明图甲中的A地与图乙中的B地等温差线在凸出方向上有何不同,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p><p>(2)B地与C地相同的农业布局是什么?试分析两地发展该农业条件的异同。</p><p>解析:第(1)题,从等温差线的延伸方向可知,A地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因为该地位于我国的大兴安岭,夏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小;B地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受地形的影响,成为冬夏气流的通道,气温的年较差大。第(2)题,两地都属于耕作农业,但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比较。</p><p>答案:(1)A地等温差线向北(或向高纬度)凸出,B地等温差线向南(或向低纬度)凸出。主要影响因素:受地形影响,A处为山地(或大兴安岭),B处为平原(或中央大平原)。</p><p>(2)耕作农业。相同点:耕地面积广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土壤比较肥沃。不同点:B地所在的国家(美国)农业科技水平更高一些,专业化程度更高一些。</p><p>17.(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p><p>材料一: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粮豆谷仓”,自然条件优越,其农业生产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23年东北三省的粮食总产量超过2023亿千克,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南粮北调”逐渐被“北粮南运”所取代。</p><p>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p><p>材料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小麦带、玉米带是美国的“粮仓”,也是世界闻名的商品粮基地。</p><p>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p><p>材料三:美国的农业发展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强化农业商品经济意识,提高生产效率,寻求利润最大化;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增加农民额外收入;三是集约经营和联合运作是提高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的根本保证。</p><p>(1)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p><p>(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p><p>(3)根据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分析美国玉米带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的原因。</p><p>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含量 3%~6% 2% 年降水量(毫米) 500~6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千克/公顷) 2023 2023</p><p>从自然条件看: 。</p><p>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p><p>(4)谈谈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给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启示。</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比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第(1)题,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既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也有社会经济方面的优势。第(2)题,自然条件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分析。第(3)题,在自然条件方面,从水热状况、土壤肥沃程度上进行比较;在社会经济方面,美国的科技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第(4)题,美国的农业发展政策、布局模式,尤其是实现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对策都值得借鉴。</p><p>答案:(1)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便于大规模机械化开发、耕作;土壤肥沃;夏季气温高;湿润、半湿润区,水源丰富;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多。</p><p>(2)地势平坦,均为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足。</p><p>(3)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无霜期长,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玉米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玉米带降水略多 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p><p>(4)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因地制宜;农业结构合理、全面、综合发展;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完善政策、法规,大力推广新技术。</p><p>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提供的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练习题,大家感觉是不是很有用呢?更多资料尽在优学地理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