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1:41

2023江苏南通市中考地理试题

<p>【摘要】初三的同学们进入中考前的第一轮复习,优学地理网编辑了2023中考地理试题帮助大家复习初中课程,希望大家加强练习,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p><p>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选对得2分,共50分。图1为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p><p align="center"></p><p></p><p>1.甲地的经纬度是</p><p>A.东经20,北纬40</p><p>B. 东经4,北纬20</p><p>C.西经20,南纬40</p><p>D. 西经40,南纬20</p><p>2. 乙地位于丙地的</p><p>A.东南方向</p><p>B. 东北方向</p><p>C.西南方向</p><p>D. 西北方向</p><p>3. 丙地处在五带中的</p><p>A.热带</p><p>B. 北温带</p><p>C.南温带</p><p>D.北寒带</p><p>4. 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是</p><p>A.昼夜交替</p><p>B. 四季更替</p><p>C.极昼和极夜</p><p>D. 昼夜长短变化</p><p>图2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p><p align="center"></p><p></p><p>5. 甲处的山地部位名称是</p><p>A.山顶</p><p>B. 鞍部</p><p>C.陡崖</p><p>D.山脊</p><p>6. 乙、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p><p>A.30米</p><p>B. 100米</p><p>C.130米</p><p>D.230米</p><p>图3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读图完成7~9题。</p><p align="center"></p><p></p><p>7. ①、②两大洲的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p><p>A.昼夜交替</p><p>B. 四季更替</p><p>C.极昼和极夜</p><p>D. 昼夜长短变化</p><p>8. 甲大洋是</p><p>A.北冰洋</p><p>B. 印度洋</p><p>C.大西洋</p><p>D. 太平洋</p><p>9. 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p><p>A.全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半球</p><p>B. 全球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p><p>C. 全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p><p>D. 全球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半球</p><p>图4为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p><p align="center"></p><p></p><p>10.图示石油输出区位于</p><p>A.中东地区</p><p>B. 欧洲西部地区</p><p>C.东南亚地区</p><p>D. 南亚地区</p><p>11. 图示石油外运日本的航线,经过东南亚的甲水域,该水域是</p><p>A.苏伊士运河</p><p>B.马六甲海峡</p><p>C.土耳其海峡</p><p>D.地中海</p><p>表1为我国人口普查部分信息统计表,读表完成12~13题。</p><p>表1</p><p>历次人口普查</p><p>年份</p><p>人口数量(亿)</p><p>第一次人口普查</p><p>2023年</p><p>6.02</p><p>第二次人口普查</p><p>2023年</p><p>7.23</p><p>第三次人口普查</p><p>2023年</p><p>10.32</p><p>第四次人口普查</p><p>2023年</p><p>11.60</p><p>第五次人口普查</p><p>2023年</p><p>12.95</p><p>第六次人口普查</p><p>2023年</p><p>13.40</p><p>12.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已经突破</p><p>A.10亿</p><p>B. 11亿</p><p>C.12亿</p><p>D. 13亿</p><p>13. 人口数量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为此,我国政府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p><p>A.实行计划生育</p><p>B. 保护环境</p><p>C.改革开放</p><p>D. 节约、保护耕地</p><p>图5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图6为我国部分地形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p><p align="center"></p><p></p><p>14.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p><p>A.昆仑山脉</p><p>B.祁连山脉</p><p>C.横断山脉</p><p>D.太行山脉</p><p>15. 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最主要的地形是</p><p>A.高原</p><p>B.平原</p><p>C.盆地</p><p>D.山地</p><p>16. 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p><p>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p><p>B.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p><p>C.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p><p>D. 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p><p>图7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17~18题。</p><p align="center"></p><p></p><p>17.甲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p><p>A.水田</p><p>B. 旱地</p><p>C.林地</p><p>D. 草地</p><p>18. 乙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应是</p><p>A.种植业</p><p>B. 畜牧业</p><p>C.林业</p><p>D. 渔业</p><p>19. 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p><p>A.矿产资源</p><p>B. 土地资源</p><p>C.森林资源</p><p>D. 水资源</p><p>图8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月分配图,读图完成20~22题。</p><p align="center"></p><p></p><p>20.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p><p>A.广州</p><p>B.武汉</p><p>C.北京</p><p>D.哈尔滨</p><p>21. 四城市中,一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p><p>A.广州</p><p>B.武汉</p><p>C.北京</p><p>D.哈尔滨</p><p>22. 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p><p>A.雨热同期</p><p>B. 全年高温多雨</p><p>C.冬雨夏干</p><p>D. 全年低温少雨</p><p>图9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p><p align="center"></p><p></p><p>23. 甲省(市)的简称是</p><p>A.浙</p><p>B.鲁</p><p>C.沪</p><p>D.苏</p><p>24. 甲省(市)北边相邻省的省会是</p><p>A.杭州</p><p>B.合肥</p><p>C.济南</p><p>D.郑州</p><p>25. 图10为长江口示意图。连接南通与上海的长江公路大桥(图示甲桥)于2023年12月24日正式通车,该大桥是</p><p align="center"></p><p></p><p>A.润扬大桥</p><p>B. 江阴大桥</p><p>C.苏通大桥</p><p>D. 崇启大桥</p><p>21. 四城市中,一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p><p>A.广州</p><p>B.武汉</p><p>C.北京</p><p>D.哈尔滨</p><p>22. 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p><p>A.雨热同期</p><p>B. 全年高温多雨</p><p>C.冬雨夏干</p><p>D. 全年低温少雨</p><p>图9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p><p align="center"></p><p></p><p>23. 甲省(市)的简称是</p><p>A.浙</p><p>B.鲁</p><p>C.沪</p><p>D.苏</p><p>24. 甲省(市)北边相邻省的省会是</p><p>A.杭州</p><p>B.合肥</p><p>C.济南</p><p>D.郑州</p><p>25. 图10为长江口示意图。连接南通与上海的长江公路大桥(图示甲桥)于2023年12月24日正式通车,该大桥是</p><p align="center"></p><p></p><p>A.润扬大桥</p><p>B. 江阴大桥</p><p>C.苏通大桥</p><p>D. 崇启大桥</p><p>30. 图15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9分)</p><p align="center"></p><p></p><p>(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山脉)(河流)。</p><p>(2)甲界限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确定甲界限的主导因素是(填字母)。</p><p>A.气候</p><p>B.河流</p><p>C.地形</p><p>D.土壤</p><p>(3)填表比较我国南方村落与北方村落的人文差异。(选择合适内容的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每个空格只能填一个序号,每个序号只能填一次。)</p><p>①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②一年二熟至三熟 ③陆路运输为主</p><p>④水运 ⑤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⑥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p><p>南方村落</p><p>北方村落</p><p>耕作制度</p><p>传统运输方式</p><p>传统民居特点</p><p>31.资源是有限的,节约资源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节约资源出力。请举例(至少三例)说明你是如何为节约资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9分)</p><p>总结:相信同学们在阅读文章以后对如何复习有了自己的规划,2023中考地理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江苏南通市中考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