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要点:城市专题复习
<p><strong>高考地理答题要点:城市专题复习</strong></p><p><strong>⑴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strong></p><p>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p><p>自然因素:</p><p>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p><p>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p><p>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p><p>社会经济因素:</p><p>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p><p>②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p><p>③科技发达;</p><p>④劳动力丰富,素质高;</p><p>⑤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p><p>⑥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p><p><strong>⑵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strong>: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p><p><strong>⑶上海市的发展:</strong></p><p>A、优越的区位因素:</p><p>①便捷的交通;</p><p>②广阔的消费市场;</p><p>③高素质的劳动力;</p><p>④宽广的经济腹地;</p><p>⑤充足的商品供应;</p><p>⑥丰富的农副产品;</p><p>⑦雄厚的技术力量。</p><p>B、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p><p>表现:</p><p>①道路狭窄,交通堵塞;</p><p>②居住拥挤;</p><p>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p><p>④用地紧张。</p><p>C、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p><p>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p><p>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p><p>城市规划:</p><p>①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p><p>②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p><p>③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p><p>④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p><p>建设成就:浦东新区已建成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p><p><strong>⑷城市道路网问题</strong>:</p><p>形式: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p><p>作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p><p>环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p><p><strong>⑸城市交通环境问题:</strong></p><p>A、两大问题:</p><p>①交通线路拥堵;</p><p>②交通环境污染</p><p>B、措施</p><p>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p><p>解决交通环境污染:</p><p>①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p><p>②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p><p>③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p><p><strong>⑹逆城市化问题:</strong></p><p>原因:</p><p>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p><p>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p><p>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p><p>表现:</p><p>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p><p>②大城市中心区萎缩;</p><p>③中小城镇发展迅速;</p><p>④乡村人口数量增多。</p><p><strong>⑺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strong></p><p>①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p><p>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p><p>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p><p>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p><p><strong>(8)城市的区位因素</strong></p><p><strong>(一)自然因素</strong></p><p>1.地形:</p><p>(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p><p>(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p><p>(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p><p>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p><p>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p><p><strong>(二)社会经济因素</strong></p><p>1.自然资源;</p><p>2.交通;</p><p>3.政治、军事、宗教;</p><p>4.科技和旅游。</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