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进度安排表(2023)学年度
<p>学习地理是完善个人知识结构,培养人文精神的需要,优学大学网为大家推荐了</p><p>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进度安排表,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p><table><tbody><tr><td colspan="4"><p>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设定:</p><p>高二年级文科班有4个班,计180人。男生44人,女生136人。有四人是上届AYA项目回来的学生。男女比例结构与过去的文科班比相差不大。高一时会考大部分非A学生都在文科班,会考C级学生基本上在这里。期末统测语、数、外学习薄弱者也大部分集中在这里。</p><p>针对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结合高考的要求及学生成长需求,本学期主要目标是:养成</p><p>地理思维习惯,掌握地理最基本的知识即地球地图知识与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知识,逐渐培养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p></td></tr><tr><td colspan="4"><p>教材选择及介绍: </p><p>由于浙江省初中用的是社会与科学教材,学生在初中时掌握的地理知识与高考要求严重脱节,初中区域地理概念学生没有形成,自然地理部分的内容由于没有进入中考,学生可以说基本是空白。所以在教材选择中,根据历年高考备考要求,高二年级首先要进行的是补足补齐初中部分最基础的知识即地球地图知识与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知识。市面上区域性地理的复习资料大部分是以条干式或练习式的资料为主,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出现只知道答案不知道知识的来源,造成在高考中,情景一变化,学生不知道情景的出处,结果组织答案时就答不到要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选择《高中文科基础地理》。</p><p>《高中文科基础地理》主要是解决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不足,有些复习资料又缺乏权威性与文件性的弱点,给学生以全面正确的知识。教材内容广,容量大,信息新,已经融进2023年高考内容,充实了当今世界发生的主要事件,比如南苏丹国的成立。</p><p>《高中文科基础地理》教材共有22章,包含了三大方面的知识:</p><p>一、地球和地图</p><p>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线、经纬网、地球的自转运动与公转运动、地图三要素等。</p><p>二、世界的陆地与海洋、国家与居民</p><p>主要介绍地球上海陆分布,大洲、大洋、海、海峡、半岛、岛屿,世界的国家、地区及居民。</p><p>世界地形、气候、植被、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分布。</p><p>世界各大洲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国家的基本情况。日本、印度、埃及、南非、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哈萨克、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p><p>三、中国的疆域、人口、地形、气候、河流、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等</p><p>中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区。各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情况。</p></td></tr><tr><td colspan="4"><p>教学进度安排:</p></td></tr><tr><td><p>教学内容</p></td><td colspan="2"><p>教学时间</p></td><td><p>达成目标</p></td></tr><tr><td><p>经纬网</p></td><td><p>第2周</p></td><td><p>1课时</p></td><td><p>地球形状、大小、经线、纬线</p></td></tr><tr><td><p>经纬网</p><p>地球自转</p></td><td><p> </p><p>第3周</p><p> </p></td><td><p>1课时</p><p>2课时</p></td><td><p>经度、纬度</p><p>地方时、区时</p><p>自转运动意义</p></td></tr><tr><td><p>地球公转</p></td><td><p> </p><p>第4周</p></td><td><p>1课时</p><p>1课时</p><p>1课时</p></td><td><p>不同日期的光照图</p><p>昼夜长短分布图</p><p>中秋放假</p></td></tr><tr><td><p>地球公转</p><p> </p><p>地图</p></td><td><p> </p><p>第5周</p></td><td><p>1课时</p><p>1课时</p><p>1课时</p></td><td><p>视运动图</p><p>日出、日落、运动速度</p><p>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p></td></tr><tr><td><p> </p><p>大洲和大洋</p><p> </p><p>地形及变化</p></td><td><p> </p><p>第6周</p></td><td><p>1课时</p><p> </p><p>1课时</p><p> </p><p>1课时</p></td><td><p>等高线及剖面图</p><p>大洲和大洋大小、分布、基本特征,世界主要海峡、内海、海湾、岛屿、半岛等</p><p>地形类型及特征、主要地形分布</p><p>运动会</p></td></tr><tr><td><p> </p></td><td><p> </p><p>第7周</p><p> </p></td><td><p>1课时</p></td><td><p>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形成因</p><p>国庆放假</p></td></tr><tr><td><p>天气</p><p>气候</p></td><td><p> </p><p>第8周</p></td><td><p>1课时</p><p>1课时</p><p>1课时</p></td><td><p>天气要素及变化</p><p>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p><p>世界气候类型分布</p></td></tr><tr><td><p>气候</p></td><td><p> </p><p>第9周</p><p> </p></td><td><p>1课时</p><p> </p><p>1课时</p><p> </p><p>1课时</p></td><td><p>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比较</p><p>热带季风与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p><p>热带沙漠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比较</p></td></tr><tr><td><p>世界国家地区与居民</p><p>中国行政区划</p><p>中国地形</p></td><td><p> </p><p>第10周</p></td><td><p>1课时</p><p> </p><p>1课时</p><p>1课时</p></td><td><p>国家、地区政治地图变化,三大类人种,宗教与民族</p><p>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人口分布、民族</p><p>三大阶梯、主要山脉、</p></td></tr><tr><td><p> </p></td><td><p> </p><p>第11周</p></td><td><p>1课时</p><p>2课时</p></td><td><p>复习</p><p>期中考试</p></td></tr><tr><td><p>温度</p><p>温度带</p><p> </p><p>降水</p></td><td><p> </p><p>第12周</p></td><td><p>1课时</p><p>1课时</p><p> </p><p>1课时</p></td><td><p>影响因素、一月七月等温线分布特征</p><p>温度带分布,一月0°C等温线及七月最低气温分布成因分析</p><p>降水形成及类型</p></td></tr><tr><td><p>降水</p><p>河流、湖泊</p></td><td><p> </p><p>第13周</p></td><td><p>1课时</p><p>1课时</p><p>1课时</p></td><td><p>降水时空分布</p><p>流量、含沙量、汛期、冰期、流速、水系</p><p>长江、黄河、珠江、京杭运河,著名大湖</p></td></tr><tr><td><p>中国的农业</p></td><td><p> </p><p>第14周</p></td><td><p>1课时</p><p> </p><p>1课时</p><p> </p><p>1课时</p></td><td><p>水稻、小麦、玉米、青稞,花生、油菜,甘蔗、甜菜习性与分布</p><p>棉花、苎麻、亚麻、黄麻习性与分布,商品粮基地分布及成因</p><p>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p></td></tr><tr><td><p>中国工业</p><p> </p><p> </p><p>中国能源</p></td><td><p> </p><p>第15周</p></td><td><p>1课时</p><p> </p><p>1课时</p><p>1课时</p></td><td><p>铁、铜、铝、钨、铅锌、银、镍、稀土分布与地质成因</p><p>四大工业基地、三个工业地带</p><p>煤炭、石油、水能分布与开发</p></td></tr><tr><td><p>北方地区</p><p> </p><p>南方地区</p></td><td><p> </p><p>第16周</p></td><td><p>1课时</p><p>1课时</p><p>1课时</p></td><td><p>北方地区自然环境</p><p>北方地区经济特征</p><p>南方地区自然环境</p></td></tr><tr><td><p>南方地区</p><p>西南地区</p><p>西北地区</p></td><td><p> </p><p>第17周</p></td><td><p>1课时</p><p>1课时</p><p>1课时</p></td><td><p>南方区经济特征</p><p>西南地区自然环境与经济特征</p><p>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经济特征</p></td></tr><tr><td><p>青藏地区</p><p>日本</p><p>东南亚</p></td><td><p> </p><p>第18周</p></td><td><p>1课时</p><p>1课时</p><p>1课时</p></td><td><p>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与经济特征</p><p>地形及成因、降水及分布、外向型经济</p><p>位置、山河相间、季风气候、热带经济</p></td></tr><tr><td><p>印度</p></td><td><p> </p><p>第19周</p></td><td><p>1课时</p><p> </p><p>2课时</p></td><td><p>德干高原、恒河平原、水稻、小麦、黄麻、电子工业、宗教</p><p>艺术节</p></td></tr><tr><td><p>中亚</p><p>西亚</p><p>伊朗与沙特</p></td><td><p> </p><p>第20周</p></td><td><p>1课时</p><p>1课时</p><p>1课时</p></td><td><p>亚欧中心、干燥气候、丰富资源</p><p>位置、石油、气候</p><p>高原地形、石油资源、水源、宗教</p></td></tr><tr><td><p>欧洲</p><p> </p></td><td><p> </p><p>第21周</p></td><td><p>1课时</p><p>1课时</p><p>1课时</p></td><td><p>欧洲地形、气候、河流、交通、经济</p><p>期末考试</p></td></tr><tr><td><p> </p></td><td><p>第22周</p></td><td><p> </p></td><td><p> </p></td></tr><tr><td><p> </p></td><td><p>第23周</p></td><td><p> </p></td><td><p> </p></td></tr><tr><td colspan="4"><p> </p><p>练习和测试</p><p>除学校统一安排的期中、期末之外,还将安排:</p><p> </p><p>《高中文科基础地理》教材中每节后都配有练习作为平时练习,平时自己组织编写单元练习及阶段性测验</p><p> </p><p> </p><p> </p><p> </p></td></tr><tr><td colspan="4"><p> </p><p>本学期所选的作业本——自己编写、教材每节后面、再精选一本</p><p>每周布置的频率——每节课都有</p><p>批改作业的方式——面批与抽查为主,独立作业全批</p><p>反馈作业的途径——课堂与个别辅导</p></td></tr><tr><td colspan="4"><p>年级学科活动:地理知识阅读 任课老师编写地理的阅读资料,以丰富学生地理知识</p></td></tr></tbody></table><p>小编为大家提供的</p><p>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进度安排表,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