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1:02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2023学年)

<p>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以下是优学大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优学大学网一直陪伴您。</p><p>一、指导思想:</p><p>认真贯彻落实学校 “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p><p>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p><p>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落实新课改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p><p>二、学生基本情况:</p><p>本学期高一有8个教学班,共450名学生。由于初三没有开设</p><p>地理课,学生地理知识欠缺,学生成绩悬殊大,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较多,学生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低。但大部分同学上进心较强,有搞好学习的愿望,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前提。教学中当以此为契机,强化基础突出地理特色,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能力。</p><p>三、教学目的和要求:</p><p>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p><p>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p><p>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p><p>四、教材分析</p><p>高中地理1(必修)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地球,使学生认识处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层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又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它不仅与宇宙有密切联系,还与地壳以下的地球内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p><p>本册共四个单元:</p><p>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p><p>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以及地球表面形态,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p><p>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明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p><p>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依赖和改造大自然的同时,又必须顺应和保护大自然,以谋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p><p>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问题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p><p>五、教学措施:</p><p>在高一上册自然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趣味性教学、启发性教学,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同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尤其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p><p>首先,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抓住课堂时间,做到一课一得。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备课的过程中多查资料,收集好的随堂练习题。由于各班学生特点及基础存在差异,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空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真正从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入手,把握各个环节,提高解题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技能。平时通过听课,参加每周教研活动,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p><p>其次,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对学生进行随堂训练,通过作业情况发现问题。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通过章节层层过关,加强理解记忆,打好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过程,把握好各个环节,最终获得好的效果。</p><p>最后,每学完章节内容后,及时进行检测和训练,通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提高学生成绩落到实处。通过全年级每周定时进行的周测,及时把握学生的动向和知识理解掌握情况。通过章节复习考试,避免到最后才进行突击,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p><p>六、时间安排:</p><p>全期总课时大约40课时</p><table><tbody><tr><td><p>章</p><p>节</p></td><td colspan="2"><p>内</p><p>容</p></td><td colspan="2"><p>课</p><p>时</p></td><td colspan="2"><p>周</p><p>次</p></td><td><p>负</p><p>责</p><p>人</p></td></tr><tr><td><p>第一章</p></td><td colspan="2"><p>宇宙中的地球</p></td><td colspan="2"><p>lO</p></td><td colspan="2"><p>1-5</p></td><td><p>周建仁</p></td></tr><tr><td><p>第一节</p></td><td colspan="2"><p>地球的宇宙环境</p></td><td colspan="2"><p>2</p></td><td colspan="2"><p>1</p></td><td><p>黎述斌</p></td></tr><tr><td><p>第二节</p></td><td colspan="2"><p>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td><td colspan="2"><p>l</p></td><td colspan="2"><p>2</p></td><td><p>黎述斌</p></td></tr><tr><td><p>第三节</p></td><td colspan="2"><p>地球的运动</p></td><td colspan="2"><p>4</p></td><td colspan="2"><p>2-4</p></td><td><p>周建仁</p></td></tr><tr><td><p>第四节</p></td><td colspan="2"><p>地球的结构</p></td><td colspan="2"><p>1</p></td><td colspan="2"><p>4</p></td><td><p>黎述斌</p></td></tr><tr><td colspan="2"><p> </p></td><td colspan="2"><p>单元复习</p></td><td colspan="2"><p>2</p></td><td><p>5</p></td><td><p>黎述斌</p></td></tr><tr><td colspan="2"><p>第二章</p></td><td colspan="2"><p>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p></td><td colspan="2"><p>14</p></td><td><p>6-12</p></td><td><p>周建仁</p></td></tr><tr><td colspan="2"><p>第一节</p></td><td colspan="2"><p>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p></td><td colspan="2"><p>1</p></td><td><p>6</p></td><td><p>周建仁</p></td></tr><tr><td colspan="2"><p>第二节</p></td><td colspan="2"><p>地球的表面形态</p></td><td colspan="2"><p>3</p></td><td><p>6-7</p></td><td><p>黎述斌</p></td></tr><tr><td colspan="2"><p>第三节</p></td><td colspan="2"><p>大气环境</p></td><td colspan="2"><p>6</p></td><td><p>8-10</p></td><td><p>周建仁</p></td></tr><tr><td colspan="2"><p>第四节</p></td><td colspan="2"><p>水循环和洋流</p></td><td colspan="2"><p>2</p></td><td><p>1 1</p></td><td><p>黎述斌</p></td></tr><tr><td colspan="2"><p> </p></td><td colspan="2"><p>单元复习</p></td><td colspan="2"><p>2</p></td><td><p>12</p></td><td><p>黎述斌</p></td></tr><tr><td colspan="2"><p>第三章</p></td><td colspan="2"><p>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td><td colspan="2"><p>8</p></td><td><p>13-16</p></td><td><p>黎述斌</p></td></tr><tr><td colspan="2"><p>第一节</p></td><td colspan="2"><p>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p></td><td colspan="2"><p>8</p></td><td><p>13</p></td><td><p>周建仁</p></td></tr><tr><td colspan="2"><p>第二节</p></td><td colspan="2"><p>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td><td colspan="2"><p>2</p></td><td><p>14</p></td><td><p>黎述斌</p></td></tr><tr><td colspan="2"><p>第三节</p></td><td colspan="2"><p>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td><td colspan="2"><p>2</p></td><td><p>15</p></td><td><p>周建仁</p></td></tr><tr><td colspan="2"><p> </p></td><td colspan="2"><p>单元复习</p></td><td colspan="2"><p>2</p></td><td><p>16</p></td><td><p>周建仁</p></td></tr><tr><td colspan="2"><p>第四章</p></td><td colspan="2"><p>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td><td colspan="2"><p>8</p></td><td><p>17-20</p></td><td><p>黎述斌</p></td></tr><tr><td colspan="2"><p>第一节</p></td><td colspan="2"><p>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p></td><td colspan="2"><p>2</p></td><td><p>17</p></td><td><p>黎述斌</p></td></tr><tr><td colspan="2"><p>第二节</p></td><td colspan="2"><p>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td><td colspan="2"><p>2</p></td><td><p>18</p></td><td><p>周建仁</p></td></tr><tr><td colspan="2"><p>第三节</p></td><td colspan="2"><p>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p></td><td colspan="2"><p>l</p></td><td><p>19</p></td><td><p>黎述斌</p></td></tr><tr><td colspan="2"><p>第四节</p></td><td colspan="2"><p>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p></td><td colspan="2"><p>1</p></td><td><p>19</p></td><td><p>周建仁</p></td></tr><tr><td colspan="2"><p> </p></td><td colspan="2"><p>单元复习</p></td><td colspan="2"><p>2</p></td><td><p>20</p></td><td><p>周建仁</p></td></tr></tbody></table><p>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2023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