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第二学期)
<p>一、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p><p>1. 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p><p>2. 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p><p>3. 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p><p>4. 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p><p>5.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p><p>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p><p>另附教学计划进度表:</p><p>一</p><p>1.1人口的数量变化(2课时)</p><p>二</p><p>1.2人口的空间变化 (2课时), 1.3人口的合理容量(1课时)</p><p>三</p><p>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1课时) ,复习,测验</p><p>四</p><p>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课时)</p><p>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课时)</p><p>五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课时)</p><p>六</p><p>2.3城市化 (2课时) 复习,测验</p><p>七</p><p>问题研究(1课时),3.1 (1课时),</p><p>八</p><p>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课时)</p><p>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课时),</p><p>九</p><p>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课时),</p><p>十</p><p>期中考复习</p><p>十一</p><p>期中考</p><p>期中考试卷分析(1课时),</p><p>十二</p><p>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p><p>十三</p><p>问题研究(1课时),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课时)</p><p>十四</p><p>4.2工业地域的形成(1课时)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2课时)</p><p>十五</p><p>问题研究(1课时),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课时)</p><p>十六</p><p>5.2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1课时),问题研究(1课时),</p><p>十七</p><p>6.1人类关系思想的演变(1课时)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课时),</p><p>十八</p><p>问题研究(1课时)章末复习</p><p>十九</p><p>测验 评讲</p><p>二十</p><p>期末考复习期末考试</p><p>总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