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高一地理复习知识点:第二单元
<p>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寒假高一地理复习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p><p>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p><p>(2):大气的垂直分层</p><p>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p>高层大气 2023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p><p>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p><p>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p><p>二:大气热力作用</p><p>(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p><p>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p><p>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p><p>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p><p>(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p><p>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p><p>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p><p>三:大气的热力状况</p><p>(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p><p>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p><p>(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p><p>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p><p>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p><p>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p><p>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p><p>四:全球性的大气环流</p><p>(1)三圈环流</p><p>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p><p>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p><p>(2)季风环流</p><p>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p><p>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p><p>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p><p>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p><p>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p><p>五:常见的天气系统</p><p>(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p><p>冷锋 暖锋</p><p>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p><p>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p><p>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p><p>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p><p>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p><p>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p><p>(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p><p>气旋 反气旋</p><p>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p><p>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p><p>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p><p>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p><p>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p><p>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p><p>(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p><p>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p><p>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p><p>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p><p>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p><p>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p><p>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p><p>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p><p>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p><p>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p><p>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p><p>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p><p>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p><p>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p><p>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p><p>(2)气候的类型</p><p>(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p><p>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p><p>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p><p>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p><p>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p><p>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p><p>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p><p>最热月5℃ 寒带气候</p><p>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23mm</p><p>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2023mm</p><p>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2023mm)热带季风气候2023~2023mm)</p><p>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p><p>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p><p>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p><p>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p><p>寒带 极地气候</p><p>七:大气环境保护</p><p>(1)全球变暖</p><p>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p><p>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p><p>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p><p>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p><p>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p><p>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p><p>(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p><p>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p><p>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p><p>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p><p>(3)酸雨</p><p>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p><p>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p><p>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p><p>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p><p>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寒假高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