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要点
<p>系统的学习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优学地理网带大家一起复习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要点,希望可以对你有用。</p><p>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p><p>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一、大气的受热过程</p><p>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p><p>★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p><p>大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p><p>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p><p>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p><p>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p><p>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p><p>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p><p>★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p><p>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p><p>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p><p>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p><p>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p><p>★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p><p>城市热岛</p><p>环流成因: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意义:(1)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2)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交叉污染。</p><p>海陆风</p><p>白天:陆地温</p><p>度高于海洋,</p><p>吹海风。夜晚:陆地气</p><p>温比海洋低,</p><p>吹陆风。</p><p>山谷风</p><p>白天山坡增温强烈,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迅速冷却,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p><p>★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p><p>类型成因风向特点</p><p>高空大气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p><p>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p><p>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p><p>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p><p>★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P34图2.10)</p><p>气压带</p><p>名称分布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p><p>赤道低压带0°附近热力作用受热膨胀上升高温多雨</p><p>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30°附近动力作用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炎热干燥</p><p>副极地低压带南北纬60°附近动力作用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温和湿润</p><p>极地高压带南北纬90°附近热力作用冷却下沉寒冷干燥</p><p>风带</p><p>名称风向对气候的影响</p><p>北半球南半球</p><p>低纬信风带东北风东南风炎热干燥</p><p>中纬西风带西南风西北风温暖湿润</p><p>极地东风带东北风东南风寒冷干燥</p><p>★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p><p>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p><p>★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参看课本P37图2.13、2.14)</p><p>时间亚洲大陆太平洋</p><p>七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p><p>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阿留申低压</p><p>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p><p>★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p><p>成因风向气候类型分布范围</p><p>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p><p>1月西北 风</p><p>7月东南 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p><p>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p><p>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月东北 风</p><p>7月西南 风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我国西南</p><p>★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p><p>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p><p>位置的影响4-5月(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华北出现春旱</p><p>6月(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p><p>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 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p><p>副高异常对我国水旱灾害的影响副高(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副高(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p><p>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p><p>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p><p>★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p><p>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典型地区</p><p>热带★热带雨林</p><p>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河流域</p><p>刚果河流域</p><p>印度尼西亚</p><p>热带草原</p><p>气候南北纬10°~南</p><p>北纬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带和信风</p><p>带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p><p>交替非洲中部、巴西、</p><p>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p><p>★热带季风</p><p>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全年高温,</p><p>雨季集中印度半岛、中南半岛</p><p>热带沙漠</p><p>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内部和西岸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p><p>干旱少雨撒哈拉、阿拉伯半</p><p>岛、澳大利亚中西部</p><p>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p><p>冬季低温少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p><p>★地中海</p><p>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p><p>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p><p>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沿岸</p><p>温带★温带季风</p><p>气候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p><p>冬季寒冷干燥我国华北、东北</p><p>朝鲜半岛、日本温带大陆性</p><p>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p><p>全年少雨亚欧大陆、北美</p><p>大陆的内陆地区</p><p>★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西欧</p><p>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p><p>判断气候类型气温特点</p><p>(以温定带)降水特点(以水定型)</p><p>夏雨型年雨型冬雨型少雨型</p><p>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15℃热带季风气候、</p><p>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p><p>亚热带气候(含温带海洋性气侯)最冷月均温在0℃~15℃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p><p>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p><p>性气候</p><p>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p><p>★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P41图2.18、2.19、2.20)</p><p>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p><p>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冷暖气团势力相当</p><p>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度大,天气温暖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湿度小,天气低温晴朗连续性降水</p><p>过境时阴天、强风、降温、雨雪连续性降水或雾</p><p>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湿度下降,天气转晴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湿度升高,天气转晴</p><p>★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p><p>低压系统高压系统</p><p>气压状况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p><p>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指向中心从中心指向四周</p><p>气流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p><p>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p><p>天气状况阴雨晴朗干燥</p><p>我国的典型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p><p>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p><p>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3)锋面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p><p>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p><p>全球变原因危害措施</p><p>自然原因: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呈变暖趋势 ①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岸线被改变,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p><p>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产量将减少;高纬度国家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p><p>③对水循环的影响——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引起地表径流发生改变。①使用清洁能源</p><p>②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p><p>③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p><p>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 毁林</p><p>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要点就为大家提供这些,更多内容请关注优学地理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