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二
<p>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提供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二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p><p>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二</p><p>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p><p>(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p><p>(2)大气运动形式:</p><p>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p><p>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p><p>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p><p>大气水平运动(风):</p><p>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p><p>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p><p>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p><p>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p><p>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p><p>(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p><p>(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p><p>(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p><p>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p><p>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p><p>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p><p>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p><p>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p><p>(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p><p>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p><p>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p><p>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p><p>(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p><p>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p><p>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p><p>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p><p>(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p><p>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p><p>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p><p>--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p><p>--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p><p>--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p><p>--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p><p>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p><p>--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p><p>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p><p>--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