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练习:高一地理人口迁移同步练习综合题二
<p>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提供高一地理练习:高一地理人口迁移同步练习综合题二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p><p>高一地理练习:高一地理人口迁移同步练习综合题二</p><p>1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材料1:中国古代黄河决口泛滥次数。</p><p>朝代 西汉 唐朝 明朝 清朝</p><p>每百年决口</p><p>泛滥次数 5.7 10.3 37.5 37.5</p><p>材料2: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柱状图(甲)和2023年以来民工流动方向示意图(乙)。</p><p>(1)根据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柱状图,说明我国古代各时期人口分布状况,并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原因。</p><p>(2)结合材料1,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成因及变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唐代以前人口重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北宋以后转移到南方地区。</p><p>(3)依据2023年以来中国民工流动方向示意图,说明2023年以来民工主要集中分布地区,并谈一谈民工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p><p>解析:我国古代主要受开发历史和战争两方面的影响导致人口的迁移。自然灾害等因素也是导致特定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民工不仅给流入地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而且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p><p>答案:(1)西汉时期北方人口比重大,因为北方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政治和经济中心,开发较早;唐代南方人口接近北方,这是由于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宋时期南方人口大大超过北方,是由于唐朝末年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北方战乱不断,出现了北方人口南迁的又一次高潮。</p><p>(2)唐朝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耕地广阔,灌溉便利,适宜农业发展,所以人口稠密。唐朝以后,由于人为对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植被的大量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经常决堤泛滥,土地的生产力下降。而南方地区则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所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p><p>(3)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和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p><p>积极影响:有利于这些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有利于实现劳动力的重新合理配置;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等。</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