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上册期中复习教案
<p>【摘要】鉴于大家对自考考务考籍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地理教案上册期中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p><p>高一地理教案上册期中复习教案</p><p>地理复习</p><p>专题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p><p>l 天体系统</p><p>l 太阳系</p><p>l 太阳</p><p>l 只有一个地球</p><p>专题二地球的伙伴月球</p><p>l 月球</p><p>l 月相</p><p>l 日食与月食</p><p>l 月球与潮汐</p><p>专题三人类对太空的探索</p><p>l 太空探索的意义</p><p>专题四地球的运动</p><p>l 地球自转</p><p>l 地方时与区时</p><p>l 地转偏向力</p><p>l 地球公转</p><p>l 季节的形成</p><p>专题五板块运动</p><p>l 板块构造学说</p><p>l 地震与火山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p><p>专题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p><p>天体系统</p><p>主要天体类型</p><p>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球状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和氦</p><p>星云气体和尘埃组成、云雾状、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主要组成物质是氢</p><p>行星围绕恒星运行、有一定质量、体积、本身不发光</p><p>卫星质量比所环绕的行星小、本身不发光,表面反射恒星光亮</p><p>彗星扁长的轨道、质量小、云雾状、彗星分为彗头和彗尾、由冰物质组成 哈雷彗星周期:76周年</p><p>流星体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现象</p><p>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p><p>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p><p>▲</p><p>太阳系</p><p>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p><p>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三大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p><p>▲</p><p>太阳</p><p>太阳概况:半径约为70万千米,是地球109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p><p>内</p><p>太阳大气三个层次及其主要太阳活动</p><p>厚度温度光亮度主要太阳活动</p><p>光球500千米2023k光亮度大太阳黑子</p><p>色球几千千米2023k至几万K千分之一耀斑</p><p>外</p><p>日冕百万千米几百万k百万分之一太阳风暴</p><p>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p><p>▲</p><p>只有一个地球</p><p>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p><p>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的条件</p><p>1、地球距离太阳远近适中;</p><p>2、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p><p>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p><p>▲</p><p>专题二 地球的伙伴月球</p><p>月球</p><p>月球的概况: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体积只有地球的 ,质量是地球的 、引力只有地球的 月球表面环境:只在两极有固态水、漆黑一片、没有大气、月球表面温差大</p><p>月球的自转:周期为27.32日,称为恒星月</p><p>朝向地球的月面始终不变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是一样的,而且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也一致,均为自西向东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p><p>▲</p><p>月相</p><p>月相成因示意图</p><p>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依次出现的规律</p><p>农历时间月升时间上中天时间月落时间形状</p><p>新月(朔)初一6:2023:2023:00通宵不见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居中</p><p>上弦月初七、八12:2023:2023:00半圆,上半夜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日地月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p><p>满月(望)十五、十六18:2023:006:00通宵可见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p><p>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24:006:2023:00半圆,上半夜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日地月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p><p>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平均时间为29.53日</p><p>▲</p><p>日食与月食</p><p>日食与月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p><p>日食月食</p><p>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月亮位于太阳、地球中间地球位于太阳、月亮中间</p><p>发生时间(农历)初一十五、十六</p><p>类型日偏食、日环食、日全食月偏食、月全食</p><p>▲</p><p>月球与潮汐</p><p>大潮和小潮出现的农历、相对月相</p><p>大潮:初一(新月) 十五(满月)</p><p>小潮:初七、八(上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p><p>两涨两落:24小时50分钟太阴日</p><p>▲</p><p>专题三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p><p>太空探索的意义</p><p>太空资源的主要类型: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p><p>▲</p><p>专题四 地球的运动</p><p>地球自转</p><p>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时刻绕其自转轴(地轴)自西向东不停的旋转运动。</p><p>侧视图:左(西)右(东)</p><p>俯视图:北逆南顺</p><p>地球的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p><p>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p><p>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处处相等且=15/时</p><p>线速度:A 同一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最大;南北纬60为一半</p><p>B 同一纬度,高度越大,线速度越大</p><p>注意: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且=0</p><p>▲</p><p>地方时与区时</p><p>同一经线的各地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上各地地方时存在差异。</p><p>东早西迟</p><p>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1相差4分钟,15差 1分钟。</p><p>所求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东加西减,即所求地方时的点位于已知地方时的点的东方,取+,反之,则取) 同减异加</p><p>答数处理:若计算结果大于24小时,则日期加一日,结果减去24小时;若计算结果出现负值,则日期减一日,结果加上24小时。</p><p>时区的划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并编有时区的号码</p><p>本初子午线所在时区为中时区(零时区),跨东西各7。5度</p><p>中区以东依次为东1区,东2区东12区,它们的中央经线分别为东经15, 20230</p><p>中区以西依次为西1区,西2区西12区,它们的中央经线分别为西经15,20230</p><p>东12区和西12区是两个半时区,叠加为12区。(东西12区)</p><p>每一时区的东西界线(亦即相邻两时区的界线)距各自中央经线都为7。5</p><p>各个时区采用各自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区统一的标准时间,这就叫区时</p><p>区时同各该时区东西界线上的地方时的差值,皆为半小时</p><p>方法技巧:</p><p>A中央经线=15N(N为时区数)</p><p>B已知经度求时区数:15,若余数大于7。5N+1;余数小于7。5N</p><p>C已知某地所处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该时区序号15</p><p>D已知时区数求经度范围:N157.5</p><p>区时的计算</p><p>①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完整的1小时。任意两时区的区时之差,等于它们之间相隔的时区数之差。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每往东1个时区,区时早1小时,每往西1个时区,区时晚1个小时。</p><p>②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十二区是区时计算中的最东边,西十二区是区时计算中的最西边。东加西减;两个时区都在东时区,时区号数大的在东,数小的在西;两个时区都在西时区,时区号数小的在东,数大的在西;一个为东时区,一个为西时区,则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二者的时区号数和就是时区差。</p><p>③答数的处理:因一天为24小时,区时计算结果若是0至24小时,则为当日时间,24点也可写作次日零点;若答数大于24小时,则为第2天,该数值减24小时,原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时间;若答数小于0,则为前一天,答数加24小时,原日期减去一天,即为所求时刻。</p><p>▲</p><p>地转偏向力</p><p>规律:观测者顺着运动方向时,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p><p>赤道</p><p>物体水平运动方向</p><p>地转偏向力</p><p>北半球</p><p>南半球</p><p>[注意] ①随纬度和速度的增高,偏转现象愈加明显。</p><p>②物体沿任一方向水平运动,其方向任然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p><p>▲</p><p>地球公转</p><p>黄赤交角示意图</p><p>地球的公转</p><p>公转方向:自西向东</p><p>公转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p><p>▲</p><p>季节的形成</p><p>正午太阳高度(角):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逐渐(对称)递减。</p><p>昼夜长短:全球昼夜平分</p><p>正午太阳高度 :以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逐渐(对称)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p><p>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p><p>正午太阳高度 :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逐渐(对称)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p><p>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p><p>节气太阳</p><p>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p><p>夏至北回</p><p>归线北回归线为90,从北</p><p>回归线向南、向北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p><p>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p><p>年中最小值</p><p>冬至南回</p><p>归线南回归线为90,从南</p><p>回归线向南、向北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p><p>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p><p>年中最大值</p><p>春分、</p><p>秋分赤道赤道为90,从赤道向</p><p>南、向北递减介于夏至与冬至之间;</p><p>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与其纬度互余</p><p>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H=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的纬度差(在南北半球中同一半球两地纬度差用-,在不同半球两地纬度差用+)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p><p>四季和五带</p><p>▲</p><p>专题五 板块运动</p><p>板块构造学说</p><p>全球板块分布图</p><p>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p><p>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活动活跃</p><p>生长界:张裂区东非大裂谷、大西洋</p><p>消亡界: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海沟、岛弧、海洋山脉</p><p>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巨大山脉(如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了喜马拉雅山脉)</p><p>▲</p><p>地震与火山</p><p>震源: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p><p>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p><p>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p><p>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的距离</p><p>等震线:地震烈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p><p>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p><p>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30倍</p><p>人们先感应到纵波的上下颠簸、再感应到横波的左右前后摇晃</p><p>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80%)、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15%)</p><p>火山的分布:坏太平洋火山带、红海沿岸、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东非火山带、洋底火山带</p><p>火山的分类: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p><p>火山的影响:破坏农田、建筑物;带来火山灰土壤和硫磺等矿物;旅游观光</p><p>世界地震、火山分布图</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