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0:13

最新高中:高一地理必修课题三

<p>【摘要】为了不断提高大家的综合学习能力,优学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地理必修课题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p><p>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p><p>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p><p>自然因素</p><p>气候:热带:橡胶、椰子、菠萝、甘蔗</p><p>亚热带:柑橘、荔枝、龙眼(湿桂圆)</p><p>温带:梨、桃、苹果、甜菜</p><p>高寒:青藏高原青稞</p><p>降水:水多,种水稻;水少,种小麦。</p><p>光照:长日照植物,新疆哈密瓜;短日照植物,塑料大棚</p><p>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养分来源</p><p>地形:平原,易于发展种植业,利于实现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三江平原机械化水平最高</p><p>山地,发展畜牧业和林业(不易发展种植业,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可以保持水土)</p><p>水源:河西走廊粮棉生产、南疆棉花生产、河套平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p><p>社会市场因素(决定性作用,决定类型、规模)</p><p>交通,一般运输距离越远,单位运费越低;保鲜技术,农业生产技术;政策,政府补贴,提供技术支持等</p><p>在自然和社会因素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条件多变,所以要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因素。</p><p>二、农业地域类型</p><p>1、按发展阶段</p><p>原始农业(贫穷、落后的热带雨林地区):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p><p>传统农业(发展中国家):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桑基鱼塘)、地中海式农业</p><p>现代农业(发达国家):种植园、现代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大牧场放牧业(美国农</p><p>业地带、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美国、中国海南岛橡胶园</p><p>2、按生产对象: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p><p>3、按投入多少:</p><p>粗放农业:投入少,靠扩大土地面积增产</p><p>集约农业(劳动力密集型、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投入多,靠提高单产增产</p><p>4、按产品用途:原始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下表)</p><p>农业类型特点 原始、粗放、自给 传统、劳动密集、自给 现代、资金技术密集、商品</p><p>主要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劳动力多,精耕细作 据市场变化灵活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轮作</p><p>耕地状况 不断迁移变换 耕地、房屋稳定,持续耕种 耕地、房屋稳定、调整经营</p><p>生产动力 人力 人力、畜力 机械</p><p>生产技术 靠自然 凭经验 靠科技</p><p>目前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非洲、刚果盆地、南美亚马孙流域、太平洋岛屿) 温带大陆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中国三北、东南半岛、印度、尼罗河、两河等文明起源地) 西欧、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p><p>分布地区状况 贫穷落后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发达国家和地区</p><p>环境问题 无 生态失衡、物种少 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p><p>三、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p><p>对地理景观的影响:大部分地区由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p><p>对资源的影响:对森林态度,原始社会:采集、狩猎(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农业阶段:障碍、资源</p><p>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p><p>第二节 工业区位</p><p>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主导区位因素:原材料、市场、运输条件、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成本、能源、环境条件、其它因素</p><p>工业类型 区位选择原则 部门举例 工业特点</p><p>原料指向型 接近原料产地 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采掘业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高、产品运输成本低的产业</p><p>市场指向型 接近消费市场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汽车制造厂、石油加工厂、食品厂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高、原料运输成本低的产业</p><p>运输指向型 布局在沿海、沿港或铁路枢纽等交通便利的地区 美国东海岸的钢铁工业、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加拿大炼铝工业、上海宝钢 影响一个地区资源的开发程度;高效率运输系统使原料地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减弱</p><p>技术指向型 接近劳动者素质高的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生产技术要求较高</p><p>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鞋、珠江三角洲的崛起 须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p><p>动力指向型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 冶金(炼铝或炼铜厂)、化学等重工业、电镀厂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p><p>环境指向型 注重经济和生态效益 感光器材、电子厂、电影工业、慕尼黑 好的环境会吸引某些特定的工业</p><p>二、工业地域</p><p>工业联系</p><p>生产上的联系:总厂与分厂的联系:汽车生产</p><p>上下游的联系:上游工厂的产品一般是下游工厂的原料:钢铁工业、服装生产</p><p>非生产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等;意义: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处理环境污染</p><p>工业集聚</p><p>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我国沿海地区多层建筑的标准厂房内,有服装、雨伞、鞋帽等工业</p><p>共同利用交通:上海宝钢所在工业区、日本港口附近的工业区</p><p>共同利用资源:黄河上游的有色金属长廊、炼铝厂和砂轮厂都靠近铝土矿产地</p><p>共同利用能源:克拉玛依石油城、黄河上游的有色金属长廊</p><p>工业地域</p><p>工业点:工业地域类型的基层单位,小城镇和乡镇的经济主体,例:济钢</p><p>工业区:工业地域类型的中心环节,中等城市经济主体,例济南东部济钢和炼油厂工业区</p><p>工业枢纽:一般对应工业城市,例:济南、天津</p><p>工业地区:多个工业城市,在经济协作区或全国工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例:沪宁杭等</p><p>工业点、区、枢纽、地区在内外联系、经济作用强弱、工业部门多少、综合性大小方面逐级增强</p><p>补充</p><p>世界主要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p><p>欧洲西部工业区:工业化最早的地区,现代工业高度发达</p><p>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核工业、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p><p>北美工业区: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微电子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p><p>日本-中国工业区:大力发展海上航运、劳动力丰富、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加强国际合作</p><p>大气污染企业:水泥厂、酿造厂</p><p>水污染企业: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p><p>大气污染、水污染企业:化工厂、炼油厂</p><p>大气污染、固废污染企业:发电厂、钢铁厂</p><p>无污染企业:服装厂、印刷厂、玩具厂</p><p>第三节 地域联系</p><p>地域联系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p><p>一、交通运输</p><p>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p><p>铁路: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运费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p><p>公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p><p>水路: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受水文、气象条件影响大</p><p>航空:最快捷的运输方式</p><p>管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 2、五种方式排序</p><p>运量:水运铁路管道公路航空</p><p>速度:航空公路铁路管道水运</p><p>运价:航空公路铁路管道水运</p><p>3、选择最好的运输方式:多快好省原则</p><p>运距,近:公路、铁路;远:航空、水运</p><p>运量,大:铁路、水运;小:航空</p><p>运费,高:铁路;低:水运</p><p>二、邮电通信</p><p>分类 方式 任务</p><p>邮政通信 交通运输工具 实物(信函、文件、包裹)</p><p>电信通信 电磁系统 信息(文字、符号、图像、声音、语言)</p><p>三、商业</p><p>环节:收购存储、调运、销售</p><p>国际贸易:商品贸易、资本投入、劳动力和技术流动,贸易比商业范围广</p><p>四、交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p><p>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影响城市区位和形态</p><p>区位:江岸渡口和河流交汇处 武汉、宜宾、重庆</p><p>形态外部:沿河呈带状、团块状西安:泾、渭河交汇;内部:棋盘状</p><p>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综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综合发展,集中式团块状、分散状、多方向沿轴放射状</p><p>木船时代:沿河发展</p><p>轮船时代:沿江海发展</p><p>铁路、公路使城市改变了城市沿江河分布的单一形式:沿交通轴发展,催生了新一代城市:石家庄、株洲</p><p>(火车拉来的城市,京广、湘黔、浙赣)、郑州(京广、陇海兰新)</p><p>受交通线路衰落而衰落的城市:大运河淤塞,海运、铁路、公路发展,扬州、济宁运河城市发展缓慢</p><p>五、交通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p><p>1、商业网点区位:帆船、马车时代:河流、大道汇合处</p><p>公、铁路时代:公铁路沿线和交通枢纽处</p><p>2、商业网点区位变化</p><p>①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原因: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到很大限制;用地紧张,缺少必要的停车场②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处发展的原因:私人小汽车普及;高速公路;城市郊区快速道路网;</p><p>城市郊区化</p><p>【总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高中:高一地理必修课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