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0:04

高三地理中国地理测试题

<p>地理中国地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p><p>(2023牡丹江模拟)下图为中国径流深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选取的是台湾江西四川青海等省的数据。分析回答1~2题。</p><p>1.图中径流深度随经度变化的规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p>A.西北季风的影响 B.植被的疏密程度</p><p>C.地表的物质组成 D.东南季风的影响</p><p>2.图中曲线在甲点出现明显转折,反映出此处()</p><p>A.是阶梯分界处,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了降水量</p><p>B.临海,受海洋影响大</p><p>C.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p><p>D.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p><p>(2023济南模拟)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回答3~5题。</p><p>面积 26万平方千米</p><p>最冷月均温 5℃~8℃</p><p>最热月均温 16℃~29℃</p><p>年均温 16℃~18℃</p><p>降水量 1 000毫米~1 300毫米</p><p>无霜期 250天~350天</p><p>年日照时数 900小时~1 300小时</p><p>3.下列地点中,位于该地形区内的是()</p><p>A.30N,105E B.23.5N,105E</p><p>C.40N,120E D.45N,125E</p><p>4.该地形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p><p>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做上升运动</p><p>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做下沉运动</p><p>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做上升运动</p><p>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p><p>5.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p><p>A.冬季气温低 B.土壤贫瘠</p><p>C.热量不足 D.光照不足</p><p>分析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下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6~7题。</p><p>面积(万平方千米) 118.3</p><p>国境线长 4 200多千米</p><p>人口密度</p><p>(人/平方千米) 19(2023年)</p><p>7月均温(℃) 16~26</p><p>年降水量(毫米) 50~500</p><p>土地利用情况</p><p>(平方千米) 耕地 林地 草地</p><p>56 260 95 560 624 590</p><p>6.该省区应是()</p><p>A.黑龙江 B.内蒙古</p><p>C.新疆 D.西藏</p><p>7.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今后该省区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是()</p><p>A.开垦荒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p><p>B.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p><p>C.建成商品棉基地</p><p>D.扩大林果业发展规模</p><p>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8~9题。</p><p>8.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p><p>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分布</p><p>③地形因素 ④副热带高压</p><p>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p><p>9.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p><p>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p><p>C.降水量越来越大 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p><p>下面是M地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p><p>10.M地位于重庆的()</p><p>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p><p>C.西北方向 D.正北方向</p><p>11.①、②、③三个地形区都是盆地地形,则其共同具有的地理特征是()</p><p>A.都是我国的内流盆地</p><p>B.都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p><p>C.都位于我国的季风区</p><p>D.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p><p>读下列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2~13题。</p><p>12.图示经纬线相交点的附近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p><p>A.地形 B.光照</p><p>C.热量 D.水源</p><p>13.该区域农业生产中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p><p>A.水土流失 B.湿地破坏</p><p>C.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p><p>(2023大庆模拟)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14~15题。</p><p>14.制约成渝实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p><p>A.交通不便 B.自然资源少</p><p>C.耕地资源少 D.政治因素</p><p>15.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p><p>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p><p>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p><p>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p><p>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p><p>读我国北煤南运示意图,完成16~17题。</p><p>16.经过①线运输至港口的铁路主要是()</p><p>A.神黄铁路</p><p>B.京包铁路</p><p>C.大秦铁路</p><p>D.京沪铁路</p><p>17.煤炭输入地之所以要大量运入煤炭的原因是()</p><p>A.东部地区煤化学工业发达</p><p>B.煤炭作为燃料,价格比核电、水电便宜</p><p>C.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工业对常规能源需求量大</p><p>D.东部人口密度大,冬季要用煤作燃料取暖,需求最大</p><p>第十三届(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于2023年4月20日开幕。本届博览会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寿光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每年冬天供不应求。据此回答18~19题。</p><p>18.寿光反季节蔬菜大棚生产技术主要得益于改善了下列区位因素中的()</p><p>A.热量 B.光照</p><p>C.地形 D.水源</p><p>19.寿光蔬菜能到全国的大小城市甚至世界市场销售,主要得益于()</p><p>A.优越的自然条件 B.过硬的产品质量</p><p>C.便捷的交通运输 D.完善的市场体系</p><p>下图显示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23年三大产业构成及GDP的值,读图回答20~22题。</p><p>20.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畜产品的加工、畜产品的销售分别属于的产业是()</p><p>A.a、b、c</p><p>B.b、a、c</p><p>C.c、a、b</p><p>D.c、b、a</p><p>21.①、②、③最有可能的省是()</p><p>A.黑龙江、四川、海南 B.海南、浙江、黑龙江</p><p>C.浙江、四川、黑龙江 D.黑龙江、浙江、海南</p><p>22.有关①、②、③三省农业区位的评价,正确的是()</p><p>A.①省热量充足,一年三熟</p><p>B.②省市场广阔,农产品的商品率高</p><p>C.③省耕地比重高,粮食总量是三省中最高的</p><p>D.三省中农产品种类最丰富的是③省</p><p>(2023海淀模拟)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读图回答23~25题。</p><p>23.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p><p>A.地形崎岖 B.光照较少</p><p>C.降水不足 D.积温过高</p><p>24.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上述问题的是()</p><p>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p><p>C.西电东送 D.北煤南运</p><p>25.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降水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p><p>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p><p>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p><p>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p><p>(2023武汉高二检测)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26~28题。</p><p>26.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p><p>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p><p>C.采掘业 D.冶金业</p><p>27.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造的产业链是 ()</p><p>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p><p>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p><p>⑤煤电钢</p><p>A.①②③ B.②③④</p><p>C.①②④ D.③④⑤</p><p>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p><p>B.原料工业2023年比2023年增加了25%</p><p>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了主体地位</p><p>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p><p>读某海岛相关信息图,回答29~30题。</p><p>29.该岛北部一月等温线明显弯曲,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p><p>A.该岛屿北部地势高</p><p>B.该岛屿北部纬度高</p><p>C.该岛屿北部受到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的影响</p><p>D.北部有寒流经过</p><p>30.关于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p><p>A.该岛屿位于东北信风带,东部为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是背风坡,降水少</p><p>B.该岛屿西部有盐场和石油资源,说明这里地处干旱区</p><p>C.该岛屿农业气候资源的优势主要是在夏季,夏季高温多雨</p><p>D.该岛屿雨季主要降水类型是对流雨和台风雨</p><p>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p><p>二、综合题(40分)</p><p>31.(2023武汉模拟)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p><p>材料一 2023年我国正式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千米,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甲、乙两图为该地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p><p>材料二 发展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p><p>(1)材料一中提到的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中的一路是指________。</p><p>(2)图甲中的A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图乙中的B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_,结合甲乙两图简析甲图所示主要地形的成因。</p><p>(3)运用所学原理,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分析该地区的番茄色红、质优的优势自然条件。</p><p>(4)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两方面,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p><p>32.读我国某区域的等值线图,回答问题。(10分)</p><p>(1)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p><p>(2)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p><p>(3)简要分析鄂尔多斯内流区的形成原因。</p><p>(4)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分别简析原因。</p><p>33.读下图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p><p>材料1 中国宝岛台湾,在世界地图上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岛。然而,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称之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称之为我国东南数省之藩篱。</p><p>(1)简要概括我国宝岛台湾的地理位置特征。</p><p>(2)具体阐释宝岛台湾在交通和战略上的重要地位。</p><p>材料2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海外侨胞20万。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皇岗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电脑将会加价。现东莞约有2023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p><p>(3)分析材料2并阅读下面世界电脑产业空间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p><p>①运用工业区位原理,解释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原因。</p><p>②试比较中关村与东莞电脑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差异。</p><p>34.据2023年2月9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广东出台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23)》首次对广东,各区域赋予不同的经济发展功能定位,而粤北山区4市明确定位为生态发展区。读下面材料,回答(1)~(4)题。(10分)</p><p>资料一 下图为广东省四大经济区示意图。</p><p>资料二 下表为广东省四大经济区对比表。</p><p>地区 人口占全省比重(%) GDP占全省比重(%)</p><p>2023年 2023年 2023年 2023年</p><p>珠三角 29.70 45.46 65.80 77.46</p><p>粤东 31.12 27.26 13.80 9.10</p><p>粤西 20.85 16.15 10.54 7.67</p><p>粤北 18.33 10.63 9.86 5.77</p><p>资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一批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的专业城镇,佛山、中山、东莞等地2/3以上的建制镇已经成为专业镇。</p><p>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珠三角地区的火电、陶瓷等工业转移到粤北,服装、制鞋等工业转移到粤东,食品、金属制品等工业转移到粤西。</p><p>(1)请阐述粤北地区为促进经济发展,摆脱经济落后局面,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p><p>(2)根据资料分析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p><p>(3)专业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p><p>A.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基础好</p><p>B.工业门类增加,企业之间协作加强</p><p>C.熟练技术人员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p><p>D.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p><p>E.工业生产链完整,原材料综合利用率高</p><p>(4)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对全省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三地理中国地理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