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综合练习题
<p>高三地理综合练习1.不属于该长江沿岸城市带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的是</p><p>A.矿产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水源充足 D.气候适宜</p><p>2.图中B城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中心,下列有关该地石化工业区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p><p>①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②有较大的消费市场</p><p>③有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 ④有丰富的水资源</p><p>⑤有便捷的交通运输 ⑥有廉价的土地</p><p>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⑤⑥</p><p>3.长江沿岸某城市因夏长酷热多伏旱而得名火炉,因城市依山建筑而得名山城,而冬春时节云轻雾重又名雾都。请依据这些地理特点判断该城市是图中的</p><p>A.A B.B C.C D.D</p><p>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p><p>4.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p><p>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p><p>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p><p>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p><p>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p><p>5.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p><p>A.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p><p>B.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p><p>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p><p>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p><p>6.读清代我国死亡千人以上灾害分布图 ,判断图例中1~4表示的自然灾害分别是</p><p>A.地震、风暴潮、洪涝、干旱 B.风暴潮、干旱、地震、洪涝</p><p>C.洪涝、地震、干旱、风暴潮 D.干旱、洪涝、风暴潮、地震</p><p>2023年12月7日-19日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针对发达国家的奢侈排放、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排放以及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问题各国争论不休,意在求得所有国家的公正、有效参与。右下图为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p><p>http:/// - blogid=5a18c50f2023hft4url=http://static1.photo.sina.com.cn/orignal/5a18c50fx7e090df5b2023.图中显示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与二氧化碳的变化呈现出</p><p>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p><p>C.正相关关系 D.负相关关系</p><p>8.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p><p>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所致 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p><p>C.石油价格上扬,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燃烧值低的煤炭所致</p><p>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p><p>下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回答9-10题。</p><p>9.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p><p>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p><p>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p><p>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p><p>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p><p>10.下列四种经济作物适合在甲省种植的是</p><p>A.甘蔗 B.黄麻 C.甜菜 D.花生</p><p>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期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11-13题。</p><p>11.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p><p>A.纬度比甲地低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p><p>C.海拔比甲地低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p><p>12.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p><p>A.100</p><p>13.关于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甲地:冬小麦,一年两热 B.乙地:春小麦,一年两熟</p><p>C.甲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D.乙地:冬小麦,一年一熟</p><p>图为世界上四条著名大河入海口附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p><p>14.关于图中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甲、乙、丙、丁四条大河均为外流河,虽然流向不同,但却注入相同的海洋</p><p>B.乙图中的河流与其它三条河流的主要区别是汛期较短,含沙量少,有结冰期</p><p>C.丙、丁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p><p>D.丙图中的河流航运价值大,丁图中的河流是流经国家和地区最多的河流之一</p><p>15.甲、乙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未出现大城市的原因是</p><p>①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洪水威胁大 ②河流入海口附近的航运价值不大</p><p>③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气候过于湿热 ④乙图所示河流的入海口不断变迁</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p>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据此完成16-18题。</p><p>16.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p><p>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p><p>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p><p>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p><p>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p><p>17.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p><p>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p><p>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p><p>18.为监测并分析湖泊面积的发展变化趋势以期制定应对措施,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①全球定位系统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雷达系统</p><p>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p><p>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一有色金属冶炼厂,下图是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读图回答19-20题。</p><p>19.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p><p>A.甲 B.乙 C.丙 D.丁</p><p>20.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的原因是</p><p>A.接近原材料产地和市场 B.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p><p>C.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D.经济、社会效益好</p><p>下图示意世界四个国家21世纪初期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回答21-23题.</p><p>21.图中表明上述国家中</p><p>A.①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p><p>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p><p>C.③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最大</p><p>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p><p>22.四个国家中,能源利用率最高和最低的国家是</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23.在防止世界气候变暖、节能减排中最应该承担更大义务的国家是</p><p>A.① B.② C.③ D.④</p><p>下图示意为在某地一天中所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地这一天太阳至③位置时的太阳高度角最大(为42)。读图回答24-26题。</p><p>24.该地应位于</p><p>A.中国北极黄河站(785N, 2023E)</p><p>B.中国南极中山站(2023S, 2023E)</p><p>C.中国南极昆仑站(2023S,2023E)</p><p>D.俄罗斯摩尔曼斯克(2023N, 2023E)</p><p>25.下图中符合该日北京日出物体日影(Y1)与日落物体日影(Y2)的是</p><p>A.① B.② C.③ D.④</p><p>26.在出现图中所示的时期,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方可能分布在</p><p>A.巴西高原 B.澳大利亚西部高原</p><p>C.青藏高原 D.刚果盆地[来源:Z#xx#k.Com]</p><p>读下图,回答27-28题。</p><p>27.经过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一线所绘制成的剖面图,最可能的是</p><p>A B</p><p>2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p><p>A.甲 B.乙 C.丙 D.丁</p><p>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从雅加达经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29-30题。</p><p>29.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p><p>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p><p>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p><p>30.在图乙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p><p>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p><p>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p><p>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p><p>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p><p>第Ⅱ卷(本卷共3大题,共40分。 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p><p>31.2023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下图是美洲大陆略图,M、N、L位于三个不同的板块,晨昏线XY和赤道的夹角为70,表格中是西海岸6个城市1、2月和7、8月降水资料(单位:mm),读图和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2分)城市温哥华旧金山阿卡普尔科</p><p>拉孔科迪亚利马圣地亚哥</p><p>1、2月降水量2023202320231.21.2</p><p>7、8月降水量202320232023.2023(1)若XY为晨线,简述该季节旧金山和圣地亚哥的气候特征及其原因。(4分)</p><p>(2)指出西海岸6个城市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并说明其形成原因。(4分)</p><p>(3)比较图中E、F两地降水量的多少,并分析其原因。(4分)</p><p>3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4分)</p><p>材料一 2023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土库曼,与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三国总统共同参加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开通仪式,至此,中亚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来源地之一。</p><p>材料二 西气东输二线的气源来自中亚,在我国境内的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经14个省(区、市),干支线全长2023千米。</p><p>材料三 黄土高原(图中M)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有70%是坡地,植被覆盖极差,且黄土土质疏松,每遇暴雨,泥沙与雨水齐下,水土流失之重为世界所罕见。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占高原总面积的90%,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占一半以上。</p><p>(1)输气主管道出河西走廊后不走直线,而是向北折向陕甘宁地区,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2分)</p><p>(2)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西部开发有何意义?(3分,答对3点即可)</p><p>(3)中亚油气资源丰富,中国与中亚适宜在能源领域加强经贸合作,试分析这种合作对中国的意义。(3分,答对3点即可)</p><p>(4)根据材料三,请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M区域各自然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6分)</p><p>3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4分)</p><p>材料一 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p><p>材料二 环渤海地区包括中国北方的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经济腹地涵盖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加快该地区的发展,将大大提升北方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p><p>材料三 环渤海地区略图、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1)有专家建议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此建议的好处。(4分,答对2点即可)</p><p>(2)比较A、B两城市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区位特点,简析两城市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5分)</p><p>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题对以上两区域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该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部分,请你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p><p>(3)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京沪高速铁路已于2023年4月18日正式动工建设。该铁路优先采用以桥代路方式,这样做除了可节省土地外,还有何好处? (2分)</p><p>(4)调查发现,来自欧美的外资企业倾向于在以上两区域投资建厂,试分析这样做的理由。(3分,答对3点即可)</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