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0:04

高三地理逆温现象练习题

<p>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沙尘、较旺盛的上升气流(有利于沙尘扬起)。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p><p>1、若右图中B处(2023M)为﹣10℃,当A地气温降到多少度时,开始起到抑制风沙的作用。</p><p>A.4℃ B.0℃ C.-4℃ D.-6℃</p><p>2、根据右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判断该地最有可</p><p>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A.① B.②C.③ D.④</p><p>3、一年中,综合考虑风力和地面气温及空气对</p><p>流因素,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以何季节为多</p><p>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p><p>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C/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4-6题。</p><p>4.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p><p>A.8时~16时30分B.17时~23时</p><p>C.16时30分~7时D.23时~5时</p><p>5.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p><p>A.500米B.100米 C.350米D.150米</p><p>6.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p><p>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p><p>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p><p>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读某地春分日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7~11题。</p><p>7.图中对流层底部逆温现象容易出现在</p><p>A.多云的夜晚</p><p>B.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p><p>C.晴朗的白天</p><p>D.多云的白天至日落前后</p><p>8.此地终年干燥少雨,其气候类型可能是</p><p>A.温带沙漠气候 B.高山高寒气候</p><p>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p><p>9.下列哪一现象的产生与逆温有关</p><p>A.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p><p>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阴雨霏霏,连月不开</p><p>10.该地为利马(12.5S,77W),其近地面逆温层最厚时约在北京时间(逆温层最厚时为气温最低时)</p><p>A.6时前后 B.11时前后C.14时前后D.19时前后</p><p>11.假设此逆温层常常存在,此地附近有座山,山顶终年有雪,则此山海拔至少在</p><p>A.2023m以上B.2023m以上C.2023m以上D.2023m以上</p><p>1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p><p>(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 ,判断的理由是 。</p><p>(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万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 ;气象原因是 ;地形原因是 。</p><p>(3)在商业区、居民区、近郊工业区、农田区域中,烟雾浓度最大的是 。</p><p>13.读中纬某地气温垂直示意图,分别回答下列问题:</p><p>(1)该地区正受 天气系统的影响。若P处出现降水,则其降水形式应为 。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天气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包括天气状况)。</p><p>(2)P是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尘和酸雨气体等,则:①工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降水的影响是 ;</p><p>②降水的影响是。</p><p>(3)若图示天气系统向A方向移走,则P处空气质量是否会明显改善?为什么?</p><p>1-5CCACC 6-10BBDAD 11D</p><p>12.(1)②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逆温层)</p><p>(2)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 出现逆温层,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盆地地形,易出现逆温现象</p><p>(3)商业区</p><p>13.(1)冷锋 降雪</p><p>(2)烟尘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的凝结;</p><p>酸性气体随降水落到地表,使空气变得清新</p><p>高三地理逆温现象练习(3)空气质量不会改善,一定时期内还会恶化。原因:锋面向A侧移走后,P处上空受暖空气影响;而P处盆地中的冷空气难以移走,从而使P处空气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p><p>1-5CCACC 6-10BBDAD 11D</p><p>12.(1)②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逆温层)</p><p>(2)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 出现逆温层,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盆地地形,易出现逆温现象</p><p>(3)商业区</p><p>13.(1)冷锋 降雪</p><p>(2)烟尘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的凝结;</p><p>酸性气体随降水落到地表,使空气变得清新</p><p>(3)空气质量不会改善,一定时期内还会恶化。原因:锋面向A侧移走后,P处上空受暖空气影响;而P处盆地中的冷空气难以移走,从而使P处空气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p><p>1-5CCACC 6-10BBDAD 11D</p><p>12.(1)②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逆温层)</p><p>(2)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 出现逆温层,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盆地地形,易出现逆温现象</p><p>(3)商业区</p><p>13.(1)冷锋 降雪</p><p>(2)烟尘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的凝结;</p><p>酸性气体随降水落到地表,使空气变得清新</p><p>(3)空气质量不会改善,一定时期内还会恶化。原因:锋面向A侧移走后,P处上空受暖空气影响;而P处盆地中的冷空气难以移走,从而使P处空气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三地理逆温现象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