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0:04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高三地理)

<p>【摘要】回望高三复习历程,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最好机会,也可以说是全面复习的唯一机会,下面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欢迎大家参考!</p><p>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p><p>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一、大气的热量来源和受热过程</p><p>1.大气对太阳辐射有 吸收 、 反射 和 散射 作用 ,大气吸收的太阳能主要转化为 热能 ,部分转化为 化学能 能储藏于生物内。</p><p>2.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 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 作用。</p><p>3.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红外线 部分,与太阳辐射相比,地面辐射为 长波辐射 。</p><p>就整个大气层来说,根本热源:太阳辐射;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p><p>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p><p>削弱作用 参与物质 选择性 削弱波段 举例</p><p>反射 云层、较大尘埃 无 全部波段 A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p><p>散射 空气分子、细小尘埃 有 蓝紫光 B晴朗的天空成蔚蓝色 / 日出江花红胜火</p><p>吸收 臭氧 有 紫外线 C紫外线导致白内障、皮肤癌等</p><p>水汽、二氧化碳 有 红外线</p><p>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p><p>例:A、阴天的夜晚或早晨,比晴朗的温度高一些 B、人造烟雾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p><p>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降低白天近地面的气温,大气的保温作用能使地面损失的热量得到补偿。这两种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是缩小了气温的 日较差 ,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适宜的 温度 条件。</p><p>6.总结 削弱作用</p><p>太阳 地面 地面辐射 大气</p><p>大气逆辐射</p><p>保温作用</p><p>问:1、从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怎样的天气状况下气温日较差最大?(全天都晴朗)</p><p>2、撒哈拉沙漠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天气以晴朗为主)</p><p>二、大气运动</p><p>(一)大气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p><p>空气的水平的运动即为风。</p><p>500 2023</p><p>冷却收缩 受热膨胀</p><p>下沉 上升 490 2023</p><p>480 2023</p><p>A(冷) B(热)</p><p>热力环流 高空(北) 近地面(南) 近地面(北半球)</p><p>垂直方向上空气的运动只考虑冷热;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地面气压比高空大</p><p>(二)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p><p>1、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如图)</p><p>2、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p><p>位置 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p><p>冬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p><p>夏 亚洲低压 北太平洋</p><p>高压 北大西洋</p><p>高压</p><p>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p><p>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p><p>和风带北移,冬季南移。</p><p>季风环流 成因 分布地区</p><p>冬季风 夏季风</p><p>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中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p><p>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印度半岛、中国西南地区</p><p>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p><p>表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其分布</p><p>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p><p>热</p><p>带 热带雨林</p><p>气候 主要南北纬10之间 主要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p><p>热带草原</p><p>气候 主要南北纬10-20 主要赤道低压、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p><p>热带季风</p><p>气候 主要北纬10-25大陆内部、大陆东岸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 全年高温,干湿季节交替</p><p>热带沙漠</p><p>气候 主要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p><p>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夏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p><p>地中海气候 主要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副热带高压与冬季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p><p>温</p><p>带 温带季风</p><p>气候 主要北纬35-50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夏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p><p>冬季寒冷干燥</p><p>温带海洋性</p><p>气候 主要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p><p>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夏热冬寒,干旱少雨</p><p>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p><p>1、以温定带</p><p>最冷月气温15℃ 热带气候</p><p>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p><p>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p><p>最热月气温15℃ 寒带气候</p><p>2、以水定型</p><p>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p><p>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p><p>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p><p>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p><p>三、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的特点 简易天气图</p><p>1、冷气团和暖气团(P42)</p><p>2、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p><p>暖锋: 冷锋:</p><p>过境后 过境时 过境前 过境后 过境时 过境前</p><p>晴朗 晴朗 晴朗 晴朗</p><p>连续降水 降水(雷雨)</p><p>3、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p><p>天气系统 气旋(低气压) 反气旋(高气压)</p><p>水平方向 从四周流向中心 从中心流向四周</p><p>垂直方向 中心暖空气上升 中心气流下沉</p><p>天气状况 阴雨天气 晴朗天气</p><p>对我国影响 夏秋季节,中国东南</p><p>沿海地区的台风 中国长江流域的伏旱,</p><p>北方的秋高气爽天气</p><p>【总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高三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