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寒假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p>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寒假复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p><p>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p><p>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p><p>注:两个区域,按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线是不同的。</p><p>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p><p>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得到下列信息:</p><p>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p><p>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p><p>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p><p>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p><p>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p><p>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p><p>7、矿产资源贫乏。</p><p>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p><p>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p><p>1、定位:43N~48N,125E附近</p><p>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p><p>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温暖时间短,作物的生长期短。</p><p>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p><p>5、水系:嫩江、松花江</p><p>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p><p>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p><p>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p><p>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p><p>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p><p>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p><p>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p><p>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的产地。(为什么)</p><p>4、工商业时期:稠密的水网再次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粮仓地位、棉花生产地位均让位于其他地区。</p><p>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p><p>1、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要熟悉中英文</p><p>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监测、城市管理、资源普查、灾情评估、农业生产、台风预报等等。</p><p>3、地理信息技术大众化趋势:GPS汽车导航、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空间信息网站</p><p>4、RS的定义:利用装载于飞机或者航天器、卫星等上面的设备,对地面进行远距离的感知。</p><p>关键的装置时:传感器</p><p>原理:不同物体发射的电磁波不一样</p><p>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处理装置遥感图像</p><p>5、GPS</p><p>组成部分:空间部分、地面部分、用户设备</p><p>利用GPS可以得到精确的三维坐标(经纬度和高程)</p><p>应用:汽车导航、空间定位、农业灌溉</p><p>6、GIS:是一种计算机系统,需要人来操作(输入信息、管理、分析、表达)</p><p>数据源:统计数据、田野调查数据、遥感图像</p><p>应用:空间分析、查询检索</p><p>在RS的的基础上,可以利用GIS来动态监测或预报</p><p>台风的监测就是利用的RS和GIS技术</p><p>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寒假复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