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9:34

高三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p>高三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这次的南京市一模考试我校地理的达B率为76.52%,这个数据和学校对我们选修学科达B率还有一定的距离。仔细分析学生的成绩,发现其中还有不少学生语数外三门和选修存在着不匹配的现象。所以下学期的目标是在不占用学生学习语数外时间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达B率,多关注临界生。对于那些根本不上地理课的艺术生,选修学科随便考考的艺术生也尽量想办法让他们突破D等第。</p><p>一、指导思想</p><p>距离高考只有百日了,在最后一个阶段,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科方面达到自己的理想等第!并推动班上语数外成绩优异的同学能尽量在地理学科上取得A等第。基础与重难点相结合,时间与效率相结合!</p><p>二、下一阶段的复习思路</p><p>1.进一步夯实基础</p><p>尽管在前面的复习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从几次考试中反映出某些基础知识学生依然非常薄弱。而我们现在的试题,不管其背景材料多么热点、提问角度多么新颖,其答案最终还是在基本知识中。所以在后面一个复习阶段中,针对《考试说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针对那些得B的临界生。</p><p>2.加强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和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p><p>前面几次测试中反映了我们的学生这方面能力比较的薄弱,学生失分较多。在后面的教学中,这方面要加强。让学生学会从地理图像、背景资料中能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进一步能准确的转到题目的答案中。</p><p>3.精选、精讲、精练题目</p><p>我们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薄弱环节,结合《考试说明》,精选题目,并有重点、有难点的精讲精练。争取让学生在最后一阶段用最短的时间有最大的提高。</p><p>4.关注生活,重视社会热点和焦点</p><p>生活中、社会中的热点向来是我们地理考试中的热点,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能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p><p>5.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p><p>从学生一模考试情况分析,有不少学生因为答题不规范而导致失分的较多。在平时的考试中,往往有学生会这道题答案的意思我知道,但我不知道怎么去描述。对学生来说,能否用规范的学科语言去答题,往往会使卷面成绩相差很多。因此我们要训练,要教会学生去判断、分析、归纳,并能用学科语言正确地表述。提高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p><p>三、时间安排</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body><tr><td></td><td colspan="2"><p>时间</p></td><td><p>教学安排</p></td><td colspan="2"><p>备注</p></td></tr><tr><td><p>寒假作业讲评</p></td><td colspan="2"><p>2.142.16</p></td><td><p>针对寒假作业中的错误点和难点有侧重的进行讲解</p></td><td colspan="2"><p>整理错题</p></td></tr><tr><td rowspan="17"><p>二</p><p>轮</p><p>复</p><p>习</p></td><td colspan="2" rowspan="4"><p>2.17-3.9</p></td><td><p>专题一地球仪和地图</p></td><td colspan="2" rowspan="4"><p>把相关知识进行串联,形成知识体系,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p></td></tr><tr><td><p>专题二等值线图</p></td></tr><tr><td><p>专题三地理统计图和示意图</p></td></tr><tr><td><p>专题四地球运动</p></td></tr><tr><td colspan="2"><p>3.10-3.12</p></td><td><p>百校联考</p></td><td colspan="2"><p>找出学生失分点,在后面专题复习中有所侧重</p></td></tr><tr><td colspan="2" rowspan="2"><p>3.13-3.22</p></td><td><p>专题五气候与大气运动</p></td><td colspan="2" rowspan="2"><p>完善知识网络,突出主干,整合教材</p></td></tr><tr><td><p>专题六水循环与水运动</p></td></tr><tr><td colspan="2"><p>3.23-3.25左右</p></td><td><p>南京市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p></td><td colspan="2"><p>结合学生考试情况,及时采取相关有效的措施</p></td></tr><tr><td colspan="2" rowspan="9"><p>3.26-4.30</p></td><td><p>专题七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p></td><td colspan="2" rowspan="9"><p>把学生必修、选修知识结合,围绕必修二和三的考点知识,进一步巩固区域地理相关知识</p></td></tr><tr><td><p>专题八资源与能源问题</p></td></tr><tr><td><p>专题九人口与城市</p></td></tr><tr><td><p>专题十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p></td></tr><tr><td><p>专题十一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p></td></tr><tr><td><p>专题十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p></td></tr><tr><td><p>专题十三世界热点区域与焦点问题</p></td></tr><tr><td><p>专题十四中国区域地理差异与国土整治</p></td></tr><tr><td><p>专题十五高考题型分析</p></td></tr><tr><td colspan="3"><p>5.4-5.6</p></td><td><p>南京市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p></td><td colspan="2"><p>进一步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调整相关复习措施</p></td></tr><tr><td><p>三轮复习</p></td><td colspan="2"><p>5.7-5.29</p></td><td><p>解题技巧与综合强化训练</p></td><td colspan="2"><p>进行综合模拟训练,精讲精练精讲相关题目,提高解题技巧</p></td></tr><tr><td colspan="2"><p>5.30左右</p></td><td colspan="2"><p>考前模拟</p></td><td><p>针对实际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p></td><td> </td></tr><tr><td colspan="2"><p>6.1-6.5</p></td><td colspan="2"><p>进一步查漏补缺,进行考前指导</p></td><td><p>进一步强调答题规范</p></td><td> </td></tr></tbody></table></p><p>四、具体措施</p><p>1.落实基础,突出主干,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对于某些知识点进行记忆,并采用抽背和默写等方式督促学生的自我复习和巩固。</p><p>2.精选、精讲、精练题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薄弱环节,结合《考试说明》,精选题目,并有重点、有难点的精讲精练。争取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有最大的提高。</p><p>3.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训练,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p><p>4.对调研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多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课后多问问题,并对他们的作业采取面批等方式,以促进其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充分利用小组活动课,帮助相关临界生查漏补缺,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针对年级的一部分困难生,备课组三位老师通力合作,在特殊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方式,进行有系统的复习讲解,让这部分困难生能顺利过B。</p><p>5.针对学生的学情,对学生容易错的的部分和重难点部分在考前进行专门的专项训练,让学生加深印像,拓展思维。</p><p>6.备课组三位老师认真集体备课,结合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考试说明》,精心准备几份综合练习,让学生在三轮复习中练习,并对学生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p><p>7.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用准确的规范的学科语言去描述,提高得分率。</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三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