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考专题复习:地理复习资料之汛期类型
<p>中考地理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同学们在中考复习时很容易遗漏部分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的复习,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总结了<strong>中考地理试题常考知识点</strong>,供大家参考。</p><p>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p><p><strong>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strong></p><p>(1)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p><p>(2)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p><p>(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p><p>(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因为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p><p>总结:中国习惯上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水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中国不同地区的河流,汛期出现的时间、次数以及它们的组合情况都不相同。</p><p>更多地理知识复习资料,请继续关注优学地理网【地理学习】栏目!</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