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防灾与减灾同步练习含答案
<p>高二地理的学习,及时做同步练习是非常重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二地理防灾与减灾同步练习含答案,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一、选择题</p><p>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谱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与防灾减灾据此回答1—2题。</p><p>1.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检测内容包括( )</p><p>①旱情 ②水灾 ③滑坡 ④农林病虫害</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p><p>2.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p><p>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 ②检测植物病害情况 ③区分落叶树与长绿树</p><p>④检测草场退化情况</p><p>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p><p>2023年2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伽师发生强烈地震,读图,回答3~5题。</p><p>3.这次地震按成因分类应是()</p><p>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p><p>C.塌陷地震 D.人工地震</p><p>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该地震应是处在哪两大板块 之间()</p><p>A.亚洲、太平洋 B.亚欧、非洲</p><p>C.亚欧、印度洋 D.亚欧、美洲</p><p>5.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很大,其主要原因是()</p><p>A.地震发生在白天</p><p>B.震级超过唐山大地震</p><p>C.救援工作不及时</p><p>D.震区房屋结构不合理</p><p>6.人们通过植树造林能预防或减少的地质灾害是()</p><p>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p><p>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7~8题。</p><p>7.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p><p>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p><p>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p><p>8.对2023年与2023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分析,能够()</p><p>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p><p>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p><p>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图,据此回答9~12题。</p><p>9.该图所反映的时间是()</p><p>A.3、4月份 B.5、6月份</p><p>C.7、8月份 D.9、10月份</p><p>10.此时造成长江中下游受灾的主要原因是()</p><p>A.地形B.台风C.纬度 D.副高</p><p>11.此时造成长江中下游农作物生长受到威胁的原因是()</p><p>A.洪涝 B.春旱 C.伏旱D.寒潮</p><p>12.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在该雨带不能影响的地区,适宜开发()</p><p>A.核电 B.水电 C.太阳能 D.生物能</p><p>2023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大水灾,为准确了解灾害,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据此完成13~16题。</p><p>13.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监测长江水位宜采用()</p><p>A.人工拍摄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p><p>14.同是遥感图像,飞机图像清晰度高,主要因为()</p><p>A.飞机上的传感器更为先进 B.飞机的高度远小于卫星,受云量阻隔小</p><p>C.飞机上的图像比例大 D.飞机上的相片质量优越</p><p>15.要准确快捷统计测出各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p><p>A.传感器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技术</p><p>16.利用遥感技术优于人工探测的优点不包括()</p><p>A.探测范围大 B.受地面限制少 C.速度快,周期短 D.全球性、连续性</p><p>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23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据此回答17~20题。</p><p>17.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p><p>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18.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缺水多沙”问题的是()</p><p>①加快黄河源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 ②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③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④在黄土高原干旱区推广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和储集工程。</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19.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应选在()</p><p>A.春旱严重时 B.夏汛来临前 C.秋季汛期后 D.冬季枯水期</p><p>20.调水调沙过程中若水量过大,可能对河道堤岸产生破坏,给一些城市带来洪水威胁。其中洪水威胁最小的是()</p><p>A.郑州市 B.济南市 C.开封市 D.洛阳市</p><p>21.目前防御台风、地震、寒潮等自然灾害最重要的措施是()</p><p>A.营造防护林 B.修筑防洪堤 C.加强监测预报 D.沿海居民内迁</p><p>22.有关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p><p>B.植树造林可以彻底解决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p><p>C.目前,人类可以通过监测能准确预报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震强度</p><p>D.目前,人类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对策可使人类避免地质灾害</p><p>《2023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23年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据此回答23~25题。</p><p>23.关于陆地资源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有()</p><p>A.极易被破坏 B.利用潜力小 C.数量是有限的 D.再生能力差</p><p>24.“生态脚印”说明()</p><p>A.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p><p>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p><p>C.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p><p>D.环境容量是无限的</p><p>25.阿联酋等国的“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p><p>A.发展速度快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p><p>C.资源开采量小 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p><p>2023年春,世界许多地方发生了强烈地震,3月31日,台湾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7级以上地震,台北市最大烈度为2;4月9日,伊朗北部发生5.0级地震;4月12日喀布尔市发生5.8级地震,最大烈度为8;4月18日凌晨,墨西哥西侧太平洋海域发生地震;4月20日美国东北部纽约州发生地震。回答26~28题。</p><p>26.下列地震,震源位于海沟附近的有()</p><p>A.台湾“331”地震 B.喀布尔“412”地震</p><p>C.东京“418”地震 D.纽约州“420”地震</p><p>27.伊朗“49”地震()</p><p>A.靠近板块交界界线 B.远离板块交界界线</p><p>C.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 D.震区两侧地壳互相挤压</p><p>28.“331”地震与“412”地震中,造成台北市与喀布尔市烈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有</p><p>A.两次地震震级的差异 B.两地海拔不同</p><p>C.“412”地震震源较深 D.台北距“331”地震震中较远</p><p>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29~30题。</p><p>29.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p><p>A.土壤变为成熟土壤</p><p>B.气候变暖</p><p>C.水环境恶化</p><p>D.酸雨污染</p><p>30.图中问题②产生的主要后果有()</p><p>A.引发赤潮,鱼类死亡 B.产生“公害病”</p><p>C.河道淤积,灾害增多 D.气候改变</p><p>二、综合题</p><p>3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1)简要说明图中堰塞湖的成因。</p><p>(2)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p><p>(3)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你有什么合理化建议?</p><p>32. 202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202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完成下列要求。</p><p>(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p><p>(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p><p>33. 材料一:美国的东北部和加拿大的中东部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冰雪冻雨灾害区,这个区域的暖湿气流主要来自美国的五大湖区。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并常伴随大风,在国外,“冰风暴”一词就来源于这个地区。</p><p>材料二:2023年某月30日2时地面天气图(见下页图):</p><p>(1)图中所示时期为08年的哪月?你判断的理由是?</p><p>(2)这一天,连霍(连云港一霍尔果斯)高速许多路段封闭,据图分析原因?</p><p>(3)此段期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这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此类灾害常发于美国的东北部和加拿大的中东部地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南方较美国、加拿大受灾严重的原因?</p><p>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2023年1月10日开始,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安徽等省的交通、电力、农业、供水、通信等造成巨大影响,灾情十分严重。</p><p>材料二</p><p>(1)受冰冻雨雪影响最突出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这次冰冻雪灾引起输变电线路损坏,造成京广线部分路段因停电而中断,导致广州火车站数十万北上返乡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旅客东走广深线转 线,西走广廉(江)线、黎湛线、湘桂线和 线.再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路线返乡。</p><p>(2)粤北和湖南郴州地区(如图)是冰冻雪灾的重灾区,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p><p>(选择填空)。</p><p>A.受亚洲高压持续控制 B.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水汽充足</p><p>C.位于南岭北部,地势较高 D.大气环流异常稳定,造成持续的低温环境</p><p>E.位于平原地区,积雪深厚 F.恰逢春节广州返乡旅客高峰期</p><p>(3)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瑞雪兆丰年”,就是说冬季雨雪多预示着来年农业生产可能会获得大丰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谈谈其中的科学道理。</p><p>参考答案</p><p>1.C 2.B 3.A 4.C 5.C 6.C 7.A 8.C 9.C 10.D</p><p>11.C 12.C 13.B 14.B 15.B 16.D 17.A 18.D 19.B 20.D</p><p>21.C 22.A 23.C 24.A 25.D 26.A 27.D 28.D 29.D 30.C</p><p>31.(1)山体滑坡、崩塌,堵塞河道形成 。</p><p>(2)不利影响:容易诱发新的滑坡; 湖坝崩溃造成洪水危害。</p><p>(3)加强监测; 及时疏通河道; 注意疏散居民。</p><p>32.(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季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p><p>(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地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 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p><p>33.(1)1月;蒙古、西伯利亚地区为强高压,我国南方为雨雪、冻雨天气,说明此时为冬季,12月不可能,2月没有30日。</p><p>(2)大雾、行车不安全。</p><p>(3)影响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影响通信业;影响电力供应;农业生产等。美国、加拿大冻雨灾害区人烟稀少,灾情影响相对较弱,我国长江以南正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从寒假到春节这段时间的人口迁移规模大,其影响力无形中成倍增加;我国灾情预防、应急缺乏经验。</p><p>34.(1) 公路运输 京九线焦柳线</p><p>(2)BCD</p><p>(3)①我国冬季一般降水少,降雪增加了土壤的水分,有利来年春播和作物生长;</p><p>②积雪对土壤有保温作用,有利农作物安全越冬;</p><p>③低温不利病虫的越冬,减轻来年的虫害。</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