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p>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以下是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地理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优学地理网一直陪伴您。</p><p>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要本原因是()</p><p>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p><p>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p><p>2.下列人口再生产类型与其地区分布的配伍,正确的是()</p><p>A.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原始型</p><p>B.德国、芬兰传统型</p><p>C.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现代型</p><p>D.南部非洲的大部分国家过渡型</p><p>3.2023年天津人口出生率是1.02%,人口死亡率0.6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p><p>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p><p>4.有关人口数量变化的正确叙述是()</p><p>A.分析世界人口数量由50亿增长到60亿的变化,不必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p><p>B.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p><p>C.假设所研究地区是封闭的,其人口数量的统计,可忽略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p><p>D.天津市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的统计,既依据自然增长的变动,又要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p><p>5.有关环境对人口数量影响的正确叙述是()</p><p>A.自然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明显高于对死亡率的影响</p><p>B.环境污染是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p><p>C.伦敦烟雾事件完全是由天气状况造成的</p><p>D.克山病、大脖子病、大骨节病的发生,均与环境中缺乏碘元素有关</p><p>6.有关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p><p>A.地震往往使受灾地区的死亡率大幅度上升,居民健康水平下降</p><p>B.土壤对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p><p>C.寒冷季节,人类呼吸系统发病率较高</p><p>D.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饮水中含氟偏高,严重危害健康</p><p>7.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p><p>B.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p><p>C.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势必受到不良影响</p><p>D.目前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p><p>8.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p><p>A.准确地说是指某国家或某地区目前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p><p>B.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p><p>C.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即地球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p><p>D.指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前提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p><p>9.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正确叙述是()</p><p>A.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p><p>B.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p><p>C.我国目前人口只有12.95亿,人口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p><p>D.我国最大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人左右</p><p>10.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p><p>A.无论生产力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都是有限的</p><p>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p><p>C.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p><p>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p><p>11.下列现象属于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造成影响的是()</p><p>A.酸雨破坏农作物、森林和土壤</p><p>B.噪声加剧对人的听力、心脑血管系统的损伤</p><p>C.某些地区环境中自然放射线较高,易造成胎儿畸形</p><p>D.水果催熟剂中的某些成分对人体有一定致癌作用</p><p>12.关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叙述是()</p><p>A.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可以使资源得到深度开发</p><p>B.环境质量的改善,可以促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p><p>C.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可以降低环境的人口承载能力</p><p>D.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影响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p><p>13.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积极作用表现为()</p><p>A.可以促进人口、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p><p>B.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p><p>C.使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发展彻底摆脱自然的束缚</p><p>D.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p><p>14.下列现象中,对中西部剩余农业劳动力而言,属于人口迁移的拉车的是()</p><p>A.东部地区气候优越,降水丰富</p><p>B.到东部大城市找工作收入多</p><p>C.东西部语言差异大,日常生活的交流隔阂多</p><p>D.政府政策不妨碍农民跨省界务工经商</p><p>15.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p><p>A.人口年龄与迁移有密切关系,青年人口具有较大的迁移需要</p><p>B.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际人口迁移数量大为减少</p><p>C.加拿大是世界重要的移民迁入国</p><p>D.人口迁移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一般文化程度越高,迁移距离越远</p><p>16.下列人口的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p><p>A.家住天津,每天去北京上班</p><p>B.北京广州间的火车列车员,每周在北京、广州各住一天</p><p>C.深圳高中毕业生考取广州中山大学,每周返回深圳看望父母</p><p>D.科学家去南极参加为期半年的科学考察</p><p>17.关于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p><p>A.安史之乱使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p><p>B.我国历史上海一次政治中心转移和朝代更迭,都曾引起过人口的大规模迁移</p><p>C.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p><p>D.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与以百年和千年为尺度的全球气候变迁,有密切的相关性</p><p>18.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p><p>A.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多为非自发性迁移</p><p>B.国际人口迁移也占很大比例</p><p>C.东部沿海的大城市多为迁入地区</p><p>D.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p><p>19.三峡工程因水库淹没地区人口密度大,工程需移民达百万之多。对三峡移民迁移到外省市形成推力的现象是()</p><p>A.移民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p><p>B.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低,就近安置困难大</p><p>C.拨给移民的安置费用太少</p><p>D.移民对迁入地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条件不大适应</p><p>20.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正确作述是()</p><p>A.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p><p>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提高环境质量的根本措施</p><p>C.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p><p>D.控制人口、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p><p>参 考 答 案</p><p>1.B2.CD3.D4.ACD5.B</p><p>6.ACD7.AD8.BC9.AD10.AD</p><p>11.BD12.AD13.ABD14.ABD15.ACD</p><p>16.C17.A18.CD19.AD20.ABCD</p><p>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年级地理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