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9:13

2023学高二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p>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大科学~以下是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优学地理网一直陪伴您。</p><p>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小题1分,41-5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p><p>1.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 )</p><p>A.阳光直射点由向南移动转为向北移动</p><p>B.公转线速度最快,角速度最大</p><p>C.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p><p>D.北半球正值秋季</p><p>2.下列天体系统中与地月系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p><p>A.太阳系 B.嫦娥一号探月系统</p><p>C.土星与其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D.蟹状星云</p><p>3.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太阳光球层上产生黑子和耀斑,二者周期相同</p><p>B.从太阳活动极大年到相邻的太阳活动极小年之间的平均周期为11年</p><p>C.太阳活动发出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中波通讯</p><p>D.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扰动产生磁暴现象</p><p>4.下列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p><p>A.日食现象 B.昼夜更替</p><p>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东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早</p><p>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p><p>A.环境变迁只会导致生物灭绝,不会导致生物进化</p><p>B.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p><p>C.生物灭绝是孤立事件,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没有关系</p><p>D.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只有一次</p><p>6.同海拔的A地(40N)与B地(40S)比较 ( )</p><p>A.角速度不同 B.线速度不同</p><p>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D.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p><p>7.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能量的主要来源,下列各项能量源于太阳能的是</p><p>A.火山喷发 B.地热和温泉 C.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D.水力发电</p><p>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p><p>8.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p><p>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p><p>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p><p>9.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p><p>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p><p>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23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据此回答10--11题。</p><p>10.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p><p>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p><p>C.流水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p><p>11.下列有关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p><p>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就越好</p><p>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p><p>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p><p>读下图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p><p>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p><p>①图示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图示出现的时间是白天</p><p>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p><p>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p><p>13.受地球自转和物体惯性的影响,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将发生偏转。则在北半球的射箭比赛中,运动员为准确命中靶心,瞄准点应在靶心的(提示:需要考虑重力因素)</p><p>A.右侧 B.上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p><p>图1为6月22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4题。</p><p>14.该日与北京的白昼相比,甲乙两地的昼长</p><p>A.都长于北京 B.都短于北京</p><p>C.甲地短于北京,乙地长于北京 D.甲地长于北京,乙地短于北京</p><p>15.此刻在我们考试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中的:</p><p>A.①B.②C.③ D.④</p><p>读右上图所给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16题:</p><p>16.甲地时间为 ( )</p><p>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p><p>17.北京时间2023年5月12日14点28分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会感觉到( )</p><p>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p><p>C.纵波使人左右摇晃 D.横波使人上下颠簸</p><p>18.当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时整,某地地方时是10时20分,它的经度是</p><p>A.东经140度 B.东经145度 C.东经105度 D.东经95度</p><p>下图为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p><p>19.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p><p>A.页岩形成的年代最晚,不可能有化石</p><p>B.甲处河谷的形成是因为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p><p>C.矿床所在地层岩石最有可能是变质岩</p><p>D.大坝位于岩性坚硬的背斜顶部</p><p>20.乙河上游修建大坝后,其下游河段</p><p>A.含沙量增大 B.结冰期缩短</p><p>C.年径流量增大 D.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p><p>21.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p><p>A.晴天,地面辐射增强 B.晴天,大气逆辐射增强</p><p>C.晴天,大气逆辐射减弱 D.晴天,地面辐射减弱</p><p>22.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p><p>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p><p>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就是地壳</p><p>23.下图表示暖锋天气的示意图是 ( )</p><p>24.下列几种热力环流模式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p><p>读海陆风形成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25---26题。</p><p>25.此图表示的时间应该是</p><p>A.白天 B.夜晚</p><p>C.冬季 D.全天</p><p>26.比较A、B、C、D四点的气压高低顺序应该是</p><p>A.AC B.A</p><p>C.DA D.C</p><p>27.若黄赤交角变小,则</p><p>①热带范围变小 ②寒带范围扩大 ③温带范围扩大 ④太阳直射点范围扩大</p><p>⑤极昼极夜范围变小</p><p>A.①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④⑤</p><p>28.超强台风威马逊于2023年7月18日15时3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并对海南、湛江等地带来严重破坏。台风所属于的天气系统是</p><p>29.下列地壳结构中,主要组成物质为液态的是( )</p><p>A.上地幔 B.下地幔 C.外核 D.内核</p><p>30.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p><p>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p><p>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p><p>31.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人地矛盾等问题突出,要改变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措施之一是大力发展 ()</p><p>A.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p><p>C.资源密集型产业 D.技术密集型产业</p><p>32.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p><p>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p><p>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完成33---34题。</p><p>33.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p><p>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p><p>C.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p><p>D.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p><p>34.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p><p>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p><p>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p><p>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p><p>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p><p>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完成2023题。</p><p>3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p><p>A.202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p><p>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p><p>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2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p><p>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p><p>36.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p><p>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p><p>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p><p>37.下列有关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p><p>A.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p><p>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p><p>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p><p>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p><p>38.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p><p>①全球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p><p>③臭氧破坏加重 ④水旱灾害频发</p><p>⑤地震、火山加剧 ⑥生物多样性锐减</p><p>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p><p>39.田纳西河流域内的河水的补给方式及水汽主要来源地是( )</p><p>A.冰川融水,阿巴拉契亚山 B.大气降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p><p>C.大气降水,太平洋 D.湖泊水,五大湖</p><p>根据右图回答40---41题。</p><p>40.西气东输工程起点和终点的气候类型分别为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p><p>B.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p><p>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p><p>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p><p>41.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p><p>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p><p>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p><p>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p><p>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p><p>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p><p>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p><p>据安徽省合作交流办公室2023年7月6日透露,安徽利用外省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仍是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佼佼者,全省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数量明显增加。读下图完成42--43题。</p><p>42.安徽省成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佼佼者的主要原因是( )</p><p>A.科技进步,人才丰富 B.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较低</p><p>C.靠近沪苏浙发达地区,气候优越 D.区域工业化水平高,产业协作条件优越</p><p>43.安徽省大量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是( )</p><p>A.增加了劳动力压力 B.城市速度加快,生态环境得到改善</p><p>C.成为推动安徽省发展的重要动力D.使其在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中重点发展落后的产品</p><p>读下面材料,回答44---46问题,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p><p>44.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p><p>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p><p>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p><p>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p><p>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p><p>45.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p><p>A.河流的梯级开发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D.疏通河道</p><p>46.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p><p>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p><p>近年来,一轮煤炭开发的热潮正在x疆广阔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2023亿元。据此回答47---48题。</p><p>47.山西和x疆在发展煤炭工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p><p>A.距市场距离远 B.水资源短缺</p><p>C.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D.交通便利</p><p>48.下列措施不利于x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p><p>A.大力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p><p>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p><p>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p><p>D.解决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p><p>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完成49---50题。</p><p>49.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p><p>A.矿产资源缺乏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p><p>50.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p><p>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市场前景广阔 ③接近原料产地 ④能源供应充足</p><p>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p><p>第II卷(非选择题)</p><p>51.读下图分析回答。(5分)</p><p>(1)该图是以___________为中心的示意图。</p><p>(2)此日,南极圈内出现_______现象,该图中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p><p>(3)A点的昼长是__________小时。</p><p>(4)图中属于新一天的范围是 。</p><p>52.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p><p>(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_。</p><p>(2)图中A、B两处相比,_____处风力较大。</p><p>(3)图中两条虚线中,常能形成锋面的是______线,形成的是______锋,该锋面过境时,当地将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p><p>(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p><p>53.某地区森林、铁矿和水能资源丰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的工业体系。据上述信息并应用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0)。</p><p>(1)该地区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p><p>①__________、②机械工业、③__________、④铁矿开采工业、⑤__________。</p><p>(2)在图中的一系列工业部门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__,以它为中心而形成的工业地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p><p>(3)下面四种工业中,与该地区主导工业部门联系密切的是()</p><p>A.机床厂和氮肥厂 B.焦化厂和烧结厂</p><p>C.造船厂和精密仪表厂 D.食品厂和造船厂</p><p>(4)一些工厂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有的是由于生产上的联系,有的则是为了共同利用______________。</p><p>(5)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______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_______________,这样有利</p><p>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4.(10分)读我国沙漠和荒漠化较快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p><p>(1)A沙漠是我国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该沙漠位于__________盆地。(1分)</p><p>(2)我国荒漠化较快区域的气候具有降水___________、温差___________、大风频繁</p><p>等特点。(2分)</p><p>(3)华北地区冬春季节出现的_______________天气是图示区域荒漠化的后果。(1分)</p><p>(4)造成图示地区荒漠化较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6分)</p><p>55.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 600mm之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p><p>图甲 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p><p>图乙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p><p>图丙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p><p>(1)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4分)</p><p>(2)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4分)</p><p>高二学年期中考试(理科)地理试题答案</p><p>202320232023202320235</p><p>BCDABDDADCCBCBC</p><p>202320232023202320232023202330</p><p>BADCDCAADADCCCD</p><p>202320232023202320232023202345</p><p>DACDDBBABBDBCAA</p><p>2023202350</p><p>DBABA</p><p>51.</p><p>(1)南极</p><p>(2)极昼,23.5</p><p>(3)18</p><p>(4)135W向东到180</p><p>52.</p><p>(1)C</p><p>(2)A</p><p>(3)N 冷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p><p>(4)② 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p><p>53.(l)水电站钢铁工业木材加工工业(或森林工业)</p><p>(2)钢铁工业 工业地域面积大,发育程度高</p><p>(3)B</p><p>(4)基础服务设施和廉价的劳动力</p><p>(5)近距离集聚 工业地域 充分利用资源和公共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降低运费和能耗,提高经济效益</p><p>54.(1)塔里木盆地</p><p>(2)少 大</p><p>(3)沙尘暴</p><p>(4)过渡放牧;过渡开垦;过度樵采;不合理采矿;水资源不合理利用。</p><p>55.(1)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p><p>(2)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p><p>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学高二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