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9:07

2023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精选

<p>「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小编准备了高二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具体请看以下内容。</p><p>一、单项选择题(共35道小题,每题2分,共70分)</p><p>1.有关区域的正确叙述是</p><p>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p><p>B.区域是主观随意划分的</p><p>C.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p><p>D.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p><p>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正确叙述是</p><p>A.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感强于北方 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p><p>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p><p>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21),完成35题。</p><p>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p><p>A.a B.b C.c D.d</p><p>4.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组合正确的是</p><p>A.a洪涝灾害 B.b热量条件</p><p>C.c土壤肥力 D.d灌溉水源</p><p>5.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p><p>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p><p>B.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p><p>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p><p>D.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p><p>图22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22回答6~9题。</p><p>6.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p><p>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p><p>A.海拔 B.热量</p><p>C.水分 D.土壤</p><p>7. 下列地理现象中,甲、乙两地共有的是</p><p>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p><p>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p><p>8.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p><p>其影响因素主要是</p><p>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p><p>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p><p>9.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p><p>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p><p>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p><p>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p><p>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p><p>10.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的正确叙述是</p><p>A.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p><p>B.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p><p>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p><p>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p><p>1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与种植农作物组合正确的一组是</p><p>A.洞庭湖平原春小麦、油菜、水稻 B.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p><p>C.松嫩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 D.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p><p>表1为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2023题。</p><p>表1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p><p>时间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p><p>强沙尘暴次数(次)20232023</p><p>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202320232023</p><p>12.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变化是</p><p>A.逐渐变慢 B.逐渐加快</p><p>C.变化不明显 D.无法判断</p><p>13.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p><p>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p><p>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过度开垦</p><p>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p><p>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p><p>14.为了控制强沙尘暴次数增多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p><p>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p><p>B.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p><p>C.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p><p>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p><p>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2023题。</p><p>15.形成红色荒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p><p>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p><p>16.形成红色荒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p><p>A.过度放牧 B.开山取石 C.滥伐森林 D.交通建设</p><p>17.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p><p>A. 气候变暖 B. 旱涝灾害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p><p>18.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措施是</p><p>A. 放弃全部耕地 B. 发展水田 C. 植树种草 D. 开发水能</p><p>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面积很广的热带雨林,据此回答2023题。</p><p>19.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p><p>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p><p>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p><p>20.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p><p>①劳动力因素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 ④市场</p><p>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p><p>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2023题。</p><p>2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p><p>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p><p>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22.目前国家已下令禁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荒地,主要原因是</p><p>A.粮食大量过剩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p><p>C.劳动力缺乏 D.转向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p><p>23.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p><p>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p><p>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p><p>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⑤⑥ D.①⑥</p><p>2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自然原因有</p><p>①气候干旱 ②坡度差异大 ③植被稀少 ④土壤贫瘠</p><p>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p><p>读图23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p><p>与治理示意图,完成25-27题。</p><p>25.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p><p>A.发电 B.防洪</p><p>C.养殖 D.梯级开发</p><p>26. 田纳西河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p><p>①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稳定了灌溉水源 ③避免了洪涝灾害 ④增加了土壤肥力</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p><p>27. 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p><p>A. 建设和完善巨大航运网 B. 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p><p>C. 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p><p>28.下列各项活动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p><p>A.人口普查 B. 森林普查 C. 交通定位导航 D.确定某点高程</p><p>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回答20230题。</p><p>29.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主要应用于</p><p>①资源调查 ②人口增长预测 ③环境监测 ④自然灾害调查</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p>30. 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下列做法最可能的是</p><p>A. 用来分析引起火灾的原因 B. 确定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p><p>C. 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 D. 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后所造成的后果</p><p>31.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p><p>A.全球定位技术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技术 D.GPS信号接收机</p><p>32.GIS与地图的最基本差别是</p><p>A.空间模型 B.数据模型 C.阅读速度 D.空间分析能力</p><p>33. 数字地球是</p><p>A.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p><p>B.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p><p>C.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p><p>D.用GPS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p><p>读图20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回答34-35题。</p><p>图20</p><p>34.图中甲、乙、丙三家工厂依次可能是</p><p>A.纺织厂、汽车厂、服装厂B. 钢铁厂、纺织厂、食品厂</p><p>C.食品厂、纺织厂、汽车厂D. 服装厂、纺织厂、钢铁厂</p><p>35.三家企业的加工地都在我国境内,主要原因是</p><p>A.甲厂主要利用我国的政策优势</p><p>B.乙厂主要受我国庞大市场的吸引</p><p>C.丙厂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广大的市场</p><p>D.三家企业共同区位因素是我国有丰富的原料</p><p>二、综合题:(共3题)</p><p>一 读图37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p><p>资料:四川省已有大小服装企业2023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形成了覆盖西服、时装、休闲装、童装等门类的产业基础。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p><p>(1)我国服装产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选择填空)。</p><p>A. 交通便利 B. 劳动力价格高 C. 技术水平高 D. 工业基础好</p><p>(2)试从中、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分析服装产业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原因。</p><p>(3)四川省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 。</p><p>(4)服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选择填空)。</p><p>A.就业压力增大 B.环境污染程度降低</p><p>C.产业结构调整 D.土地利用类型变化</p><p>二 .读图38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p><p>资料:北京市20232023年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一轴一带多园区)提出:北京市城市南部地区(包括崇文、宣武、丰台、大兴、房山五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和京津冀地区合作的门户通道,对促进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三年将优化其发展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p><p>(1)城市北部的海淀科技园是我国第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区,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条件有_____ ___、____ ____等。</p><p>(2)从城市北部与南部的差异,分析高新技术产业从城市北部向南部转移的原因有 、 等。</p><p>(3)南中轴沿线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形成了以前门老字号店铺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和以天桥为代表的老北京民俗文化。前门至天桥地区发展特色旅游和商业,主要考虑了________(选择填空)。</p><p>A. 发挥北京地域文化优势 B.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p><p>C. 继承商业区的历史传统 D. 改善城市南部地区居住条件</p><p>(4)城市南部行动计划促进产业大量向城市南部转移,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将会有________(选择填空)。</p><p>A. 调整城市人口空间分布 B. 促进城市南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p><p>C. 降低城市北部产业发展速度 D. 促进北京市整体协调发展</p><p>E.改变城市功能分区的基本格局</p><p>(5)提出一项你认为加快城市南部地区发展应当采取的措施。</p><p>3. 读图40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p><p>资料: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023平方千米,人口108万。20世纪80年代初,寿光市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销往国内外市场。寿光市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80万亩,年产蔬菜40亿公斤。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p><p>(1)从纬度位置看寿光市地处五带中的从海陆位置看寿光市位于大陆 。该地属 气候类型。</p><p>(2)分析图40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答出三项即可)</p><p>(3)根据资料和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答出两项即可)</p><p>(4)分析所给信息,说出寿光市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p><p>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希望大家喜欢。</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