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9:07

第一学期高二上学期地理试卷(含答案)

<p>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小编准备了第一学期高二上学期地理试卷,希望你喜欢。</p><p>(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p><p>注意事项:</p><p>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p><p>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p><p>下图表示不同区域及其界线,读图完成1~2题。</p><p>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p><p>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p><p>C.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p><p>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p><p>A.行政区 B.文化区 C.热量带 D.干湿区</p><p>3.房屋建筑能反映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下图能体现荒漠一绿洲文化的是</p><p>A.甲 B.乙 C.丙 D.丁</p><p>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区域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4~5题。</p><p>4.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p><p>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p><p>5.图中发展阶段表明</p><p>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p><p>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p><p>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p><p>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p><p>202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 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据此回答6~7题。</p><p>6.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p><p>A.为了健康,尽量使用一次性产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p><p>C.人们尽可能购买、使用带有绿色或者节能标志的商品</p><p>D.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p><p>7.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有</p><p>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p><p>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等</p><p>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p><p>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 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 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8~10题。</p><p>8.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p><p>A.K1 线 B.AC曲线</p><p>C.AD曲线 D.AB曲线</p><p>9.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p><p>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p><p>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p><p>10.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p><p>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p><p>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p><p>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p><p>右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11~12题。</p><p>11.图中反映出</p><p>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p><p>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p><p>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p><p>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p><p>12.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p><p>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p><p>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p><p>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p><p>13.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自然原因是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14.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p><p>A.③⑤ B.③① C.①④ D .⑤②</p><p>读鲁尔区图,回答15~16题。</p><p>15.下列不是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是</p><p>A.煤炭丰富 B.水源充足</p><p>C.铁矿丰富 D.水陆交通便利</p><p>16.20世纪50年代来该区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是</p><p>A.石油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而该区石油贫乏</p><p>B.钢铁价格的上涨,使该区钢铁生产成本加大</p><p>C.大量开采和使用煤炭使其品质下降</p><p>D.石油和核能利用带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p><p>右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7~18题。</p><p>17.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p><p>A.a处 B.b处</p><p>C.c处 D.d处</p><p>18.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p><p>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p><p>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p><p>D.美化环境</p><p>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2023多个。据此回答19~20题。</p><p>19.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p><p>①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②生物物种增加 ③加剧土壤盐渍化 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20.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p><p>①扩大水田面积 ②退耕还湖 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④禁止在长江采沙</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读右侧我 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21~22题。</p><p>21.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p><p>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p><p>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p><p>22.国家已决定在P平原地区不再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p><p>A.天然林 B.水源林</p><p>C.湿地 D.草场</p><p>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回答23~24题。</p><p>23.我国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p><p>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p><p>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p><p>C.利用流域间落差发电</p><p>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p><p>24.东线工程与中、西线工程相比的最大优点是:</p><p>A.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 B.全程可以自流</p><p>C.水量大水质好 D.可以大大促进供水地区的经济发展</p><p>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25~26题。</p><p>2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甲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p><p>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生产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p><p>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不会出现减少的趋势</p><p>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p><p>26.产品的生命周期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丙国甲国乙国 B.该产业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p><p>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D.该产业转移主要反映了资本转移</p><p>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图,回答27~28题。</p><p>27.该地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密集且经济发达,下面不是其发展的区位因素的是</p><p>A.平坦的地势 B.丰富的矿产资源</p><p>C.优越的地理位置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p><p>28. 下列有关专业化镇一镇一品模式优越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充分利用当地的公共设施,节省投资 B.便于相互协作交流,开发新产品</p><p>C.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应 D.利于集中治污,改善生态环境</p><p>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完成29~30题。</p><p>29.设计西气 东输工程主干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p><p>A.消费市场 B.工资水平 C.科技水平 D.国家政策</p><p>30.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意义表现为</p><p>A.缓解能源短缺 B.带动相关能源产业的发展</p><p>C.改变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D.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改善大气质量</p><p>二、判断题:判断下面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p><p>31.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目的。</p><p>32. 造成日本与英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的不同。</p><p>33.形成我国三大自然区差异的基本因素是地形和植被。</p><p>34.东北地区黑土地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和肥力下降</p><p>35.推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过剩劳动力进入城市。</p><p>36.多暴雨以及黄土土质疏 松是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p><p>37. 植树造林、打坝淤地和修筑梯田等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p><p>38. 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跨流域调水。</p><p>39.我国资 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生产力分布格局不匹配是资源跨区域调配 的重要原因。</p><p>40. 长江中游地区既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p><p>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共4大题,共30分)。</p><p>41.读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p><p>材料:四川省已有大小服装企业2023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形成了覆盖西服、时装、休闲装、童装等门类的产业基础。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p><p>(1)我国服装产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选择填空)。</p><p>A. 交通便利 B. 劳动力价格高 C. 技术水平高 D. 工业基础好</p><p>(2)试从中、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分析服装产业从东部沿海 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原因 ▲ 。</p><p>(3)四川省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p><p>(4)服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有 ▲ (选择填空)。</p><p>A.就业压力增大 B.环境污染程度降低</p><p>C.产业结构调整 D.土地利用类型变化</p><p>42.萍乡工业以2023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p><p>材料1:萍乡附近地区地图。</p><p>材料2: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p><p>材料3: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p><p>材料4: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p><p>(1)萍乡煤炭工业发展的最主要阻力是 ▲ ,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 。</p><p>(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萍乡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p><p>(3)试分析萍乡市实现区域高效益发展的主要措施。 ▲</p><p>(4)该市拟在乙图A、B、C、D四地中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是 ▲ ,简述你判断的原因 ▲ 。</p><p>43.读下图,完成有关问题。(6分)</p><p>(1)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p><p>(2)从图上信息来看,三峡工程首要的功能是 ▲ 。</p><p>(3)中游荆江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针对该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 。</p><p>44.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p><p>材料一 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p><p>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 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p><p>(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p><p>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p><p>甲 ▲ 热量不足</p><p>乙夏季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 ▲</p><p>丙 ▲ 旱涝灾害频繁</p><p>(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p><p>(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p><p>题号20232023910</p><p>答案CABCBABDCA</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p><p>答案BBCACDDCC B</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p><p>答案ACDADC BDAD</p><p>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必修)参考答案</p><p>一、单项选择题:</p><p>二、判断题:</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p><p>答案B BBABBBBAB</p><p>三、综合题:</p><p>41. (8分)</p><p>(1)ACD (2分)</p><p>(2)中、西部比东部资源更丰富(土地、能源等资源)(1分)、廉价劳动力更丰富(1分)</p><p>(3)服装产业基础好、市场庞大、政策支持。(每小点1分,答出两点给2分)</p><p>(4)CD(2分)</p><p>42. (8分)</p><p>(1)交通不便(地形崎岖) (1分) 资源枯竭(1分)</p><p>(2)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区域经济发展受阻。(2分,每小点1分,答出两小点即可)</p><p>(3) 加大科技投入,进行煤炭工业等传统工业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治理工业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实行政策优 惠,改善投资环境等。(2分,每小点1分,答出两小点即可)</p><p>(4)C(1分) 附近有公园,环境优美;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1分)</p><p>43.(6分)</p><p>(1 )地处第二、三两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2分)</p><p>(2)防洪(1分)</p><p>(3)洪灾(1分)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工程;中游退耕还湖;修建分洪区等 (2分)</p><p>44. (8分) (1)见下表(3分)</p><p>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p><p>甲 人均耕地多</p><p>乙水源不足</p><p>丙光、热、水分条件充足</p><p>(2)自然原因: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p><p>社会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大量土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3分)</p><p>(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了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2分)</p><p>第一学期高二上学期地理试卷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学期高二上学期地理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