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高二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p>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样重要。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试卷,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p><p>第I卷 ( 客观题 共70分 )</p><p>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p><p>读图1,回答1~2题。</p><p>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p><p>①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p><p>②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p><p>③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p><p>④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p><p>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p><p>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p><p>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p><p>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图2回答3~5题</p><p>3.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p><p>A.洋流 B.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p><p>4.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两者都是岛国 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比较湿润 D.都多火山地震</p><p>5.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起步晚</p><p>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p><p>C.甲国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p><p>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p><p>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6~7题。</p><p>6.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p><p>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p><p>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p><p>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p><p>7.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p><p>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p><p>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p><p>8.区域发展先后经历了()</p><p>A.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p><p>B.初期、成长、转型、再生四个阶段</p><p>C.初期、转型、成长、再生四个阶段</p><p>D.初期、转型、再生、成长四个阶段</p><p>9.有关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p><p>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p><p>10.下列有关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p><p>B.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p><p>C.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p><p>D.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p><p>11.下列做法或说法符合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的是( )</p><p>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p><p>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p><p>12.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p><p>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巨大财富</p><p>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p><p>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p><p>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p><p>13.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行为是 ( )</p><p>A. 使用一次性产品 B. 购买和使用私人汽车</p><p>C. 分类回收、利用垃圾 D. 禁止开发使用可再生资源</p><p>14.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p><p>A. 共同性 B. 持续性 C. 公平性 D. 阶段性</p><p>15.下列体现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有( )</p><p>A.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B. 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p><p>C. 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D. 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p><p>16.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p><p>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p><p>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p><p>17.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p><p>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p><p>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p><p>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p><p>D.人口基数过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p><p>18.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p><p>A.南方丘陵地区大规模修筑梯田,发展水稻种植</p><p>B.内蒙古东部草原大力垦荒开辟耕地</p><p>C.湖南洞庭湖地区大力退耕还湖</p><p>D.三江平原大力排干沼泽</p><p>19.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p><p>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江南丘陵 D.山东丘陵</p><p>20.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p><p>A.位于黄河下游与海河上游地区</p><p>B.位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p><p>C.位于平原向山地、农业区向林业区过渡的地带</p><p>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p><p>21.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p><p>B.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沟壑纵横</p><p>C.农业垦殖历史悠久,宜农荒地已不多</p><p>D.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素质高</p><p>22.下列关于鲁尔区发展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p><p>A.丰富的铁矿资源 B.丰富的海洋资源</p><p>C.便利的航空运输 D.便捷的水陆交通</p><p>23.导致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中,不属于受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p><p>A.生产结构单一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p><p>C.钢铁生产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p><p>24.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p><p>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中下游地区</p><p>25、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p><p>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p><p>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p><p>26.我国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p><p>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p><p>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p><p>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p><p>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p><p>27.关于长江流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p><p>C.大多数属于高寒气候 D.大多数地区雨热同期</p><p>28.下图3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苏南模式的是( )</p><p>图4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29~30题。</p><p>29.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p><p>A.交通发达 B.水热条件好</p><p>C.单位面积产量高 D.人均耕地面积广</p><p>30.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p><p>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p><p>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图4</p><p>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p><p>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p><p>第Ⅱ卷 ( 综合题 共30分 )</p><p>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B )</p><p>31.对一个区域而言,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p><p>32.跨区域调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分布不均和资源短缺问题。()</p><p>33.20世纪8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以第一产业为主。()</p><p>34..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发电,并显著提高了库区下游地区的通航能力。()</p><p>35.三江平原平坦的地形、寒凉的气候和冻土促进了沼泽的发育。 ( )</p><p>36.经济全球化是区域开放性的表现。()</p><p>37.青藏高原最突出的特征是高、寒。()</p><p>38.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p><p>39.兴建水库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p><p>40.流域开发与整治就是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p><p>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p><p>41.读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图5,完成下列问题(7分):</p><p>(1)填写图中符号代表的含义:</p><p>A ▲ 系统 B ▲ 系统 C ▲ 系统 D ▲</p><p>(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 (填字母)是基础,; ▲ (填字母)是条件; ▲ (填字母)是目的,它强调要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p><p>42.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阅读图6,回答下列问题:(8分)</p><p>(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有生态环境脆弱、 ▲ 、 ▲ 、自然灾害频繁等。</p><p>(2)黄土高原盛行的耕作制度是落后的 ▲ 方式,从而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坏。目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是 ▲ 。</p><p>(3)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以 ▲ 为中心。</p><p>(4)从图中可知黄土高原___▲ ____资源丰富。</p><p>(5)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主要表现有 ( ▲ )</p><p>A.地下矿产丰富,地面矿点多</p><p>B.处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的地区</p><p>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p><p>D.水旱灾害频繁</p><p>43.读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图(图7),回答下列问题 。(8分)</p><p>(1)图中字母表示的工业部门名称分别是:</p><p>a_____▲ ___, b____▲ ____, c___▲ _____, d____▲ ____</p><p>(2)其中的______▲ ____是该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基础。</p><p>(3)为促进地域经济多元化,鲁尔区积极发展____▲ ____产业和____▲ ___工业,改造_______▲ ____产业。</p><p>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7分)</p><p>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p><p>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23年)</p><p>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p><p>人均耕地面积(Km2)0.310. 210.100.020.070.050.10</p><p>单位面积谷物产量</p><p>(kg/Km2)2023202320232023202320232023</p><p>(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 ▲ 。</p><p>(2)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p><p>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试卷,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