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期中试题(2023)学年度
<p>学习地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是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的必须。小编准备了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期中试题,希望你喜欢。</p><p>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p><p>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2题。</p><p>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p><p>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p><p>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p><p>C.引黄河水,灌溉方便</p><p>D.光照强,日照时间长</p><p>2.丙地与乙地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p><p>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p><p>C.气温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p><p>3.读下面粮、棉、油、糖等作物商品性生产基地分布图。下列四组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p><p>A. ①粮②棉③油④糖 B. ①棉②粮③糖④油 C. ①油②糖③粮④棉 D.①糖②油③棉④粮</p><p>4.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p><p>A.沙尘暴、春旱 B.寒潮、台风 C.沙尘暴、台风 D. 洪涝、春旱</p><p>5.有关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p><p>A.该地4、5月份的阴天多于7、8月份 B.该地河流冬季结冰</p><p>C.该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D.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是气温</p><p>读右图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6-7题。</p><p>6、根据雨带在Ⅰ、Ⅱ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p><p>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p><p>A. 4~6月份 B.6~7月份 C. 6~8月份 D.5~8月份</p><p>7、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可能</p><p>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p><p>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p><p>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p><p>8.右图是我国四个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9.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时( )</p><p>A.地中海沿岸多雨</p><p>B.新西兰正值夏季</p><p>C.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p><p>D.印度洋北部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p><p>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0~11题。</p><p>10.该流域()</p><p>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p><p>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p><p>11.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p><p>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p><p>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p><p>读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回答12题。</p><p>12.下列有关丁山脉地理分界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p><p>A.是400 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p><p>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p><p>C.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p><p>D.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p><p>读我国四座城市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坐标图,回答13~14题。</p><p>13.一般年份,影响这四座城市所在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或灾害分别是()</p><p>A.a热量 b光照 c伏旱 d洪涝B.a水分 b春旱 c伏旱 d洪涝</p><p>C.a热量 b春旱 c伏旱 d台风D.a水分 b盐碱 c光照 d台风</p><p>14.依据四地所处的温度带判断,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p><p>A.a棉花 b冬小麦 c油菜 d甘蔗 B.a甜菜 b春小麦 c水稻 d水稻</p><p>C.a亚麻 b棉花 c油菜 d甘蔗 D.a春小麦 b冬小麦 c橡胶 d水稻</p><p>读左图回答2023题:</p><p>15、城市N以西的铁路线名称是( )</p><p>A.青藏铁路 B.兰青铁路</p><p>C.兰新铁路 D.宝成铁路</p><p>16、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p><p>A.热量、光照 B.光照、水</p><p>C.水、地形 D.地形、热量</p><p>17、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N作为毛纺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p><p>A.接近市场 B.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C.接近原料产地 D.交通运输方</p><p>图甲是我国沿海某省风能区划图,Ⅰ、Ⅱ、Ⅲ、Ⅳ分别表示风能丰富区、风能较丰富区、风能可利用区和风能贫乏区,图乙是A地全年各级风频和风频能量图。据此回答18~19题。</p><p>18.在风能贫乏区出现风能丰富区、风能较丰富区的孤岛,其影响因素是()</p><p>A.技术 B.植被 C.地形 D.湖泊</p><p>19.关于图乙的叙述,正确的是()</p><p>A.风频和风频能量呈正相关 B.风频和风速呈正相关</p><p>C.风频能量和风速呈正相关</p><p>D. 风频最大时,风频能量并没有达到最大</p><p>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让西部面临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左图和右图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域的区域划分图及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图。据此完成22-23题。</p><p>20.关于图甲中I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p><p>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多 B.灌木林增多,旱地减少</p><p>C.高草地增多,旱地增多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p><p>21.关于I 区域土地类型变化对该河流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p><p>A河流径流量增加 B.土地荒漠化加剧</p><p>C.水土流失严重D.洪涝灾害多发</p><p>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22.关于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化描述正确的是:</p><p>A.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玉米</p><p>B.水稻从原来的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p><p>C引起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条件的变化。</p><p>D.小麦:从原来的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种植面积扩大。</p><p>23.A地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关于这一说法的由来说法正确的是</p><p>A.开发历史短,环境质量优良,生产绿色稻米.,生产规模大粮食产量高</p><p>B.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粮食产量低</p><p>C. 沼泽面积广,降解污染物</p><p>D.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p><p>24.下图为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p><p>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p><p>B.河流流程短,落差小</p><p>C.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p><p>D.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p><p>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回答2023题。</p><p>地区径流系数地区径流系数</p><p>南岭地区60%天山地区20%60%</p><p>华北地区30%江淮地区30%40%</p><p>三江源40%成都平原40%</p><p>浙江丘陵60% 藏北高原30%</p><p>云贵高原40%西北地区(除天山地区)5%</p><p>25.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p><p>A.华北地区和浙江丘陵径流系数差距较大,是因为华北地区蒸发量小</p><p>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p><p>C.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地形平坦</p><p>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地区</p><p>26.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 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 径流增大</p><p>B.径流系数增大,说明南岭地区降水量增大</p><p>C.南岭地区径流系数增大,河流补给变得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减少</p><p>D.南岭地区径流系数增大,说明雨水流失量越来越少</p><p>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27~28题。</p><p>27.有关P、Q两处叙述正确的是()</p><p>A.由于P地位于山地,所以P地1月等温线向北凸出B.1月气温:P降雪量:Q</p><p>C.Q地降雪日数有可能为12天 D.Q地降雪的水汽来源为太平洋</p><p>28.有关鄂尔多斯内流区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p><p>A.该区域为季风气候区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蒸发旺盛</p><p>C.地形较封闭,降水少,蒸发旺盛 D.该地荒漠化严重</p><p>图5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某湖泊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变化图,分析回答2023题:</p><p>29、关于图中甲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甲点为出湖水量的最大值 B、甲点是该湖泊的最高水位</p><p>C、受伏旱天气的影响,甲点为入湖水量的最小值 D、甲点是该湖泊的最低水位</p><p>30、若该湖为太湖,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p><p>A、太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蚕桑基地</p><p>B、太湖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p><p>C、太湖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p><p>D、太湖临近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p><p>卷Ⅱ</p><p>二、综合题(40分)</p><p>31.(20分)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山脉河流分布示意图及南方部分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p><p>(1)简述右图中C地带夏季河流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小的原因。(6分)</p><p>(2)A、B所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请说明原因。(4分)</p><p>(3)评价本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10分)</p><p>32.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p><p>材料一 黄河上游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p><p>材料二 这里有色金属丰富,被称为我国有色金属长廊。图中A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p><p>(1)说出甲区域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向并分析其原因</p><p>(2)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有色金属长廊的理由。</p><p>(3)简要分析影响B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8分)</p><p>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p>
页:
[1]